地球知识局|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三 )


根据美苏两国在1941年签订的租借法案 , 美国向苏联提供了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军工成品 。 横向对比一下 , 同期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只价值大约8亿美元 。
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
本不想下场 , 只想搞一些交易
(图片:Associated Press / wikipeida)▼
地球知识局|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本文插图

这些军用物资主要为军火、机械运输设备以及食品 , 包括了大约1.4万架飞机 , 49.5万辆军用卡车 , 1.2万辆装甲车 , 各种防空火炮7944门 , 冲锋枪10.8万支 , 以及数不胜数的石油、铝、钢材、炸药等等战略物资 。
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苏联的贸易路线
(图片:http://www.ibiblio.org/hyperwar/USA/BigL/BigL-5.html▼
地球知识局|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本文插图

就拿军用卡车来说 , 二战中苏联卡车的总产量也不过20万辆 , 而美国这一项的援助就达到了50万辆 。
而苏联自己这20万辆卡车的轮胎生产所需要的橡胶 , 也几乎完全依靠于英美的原材料供给 , 另外美国又为苏联直接提供了几百万条成品轮胎 。
“伟大的卫国战争”一方面是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 , 另一方面也有美国工业的暗中支持 。
就连某些杂志都是美国产▼
地球知识局|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本文插图

除了驻派工程师、投资运营工厂、售卖军火外 , 美苏双方还有一条互派留学生途径 。 有趣的是 , 文献表明 , 在1965—1967年间 , 美苏双方互派的留学生数量差不多 , 美国人到苏联大多数学习语言、文学、历史;而苏联人到美国大多学习一些理工科 , 包括数学、物理、化工、冶金等专业 。
两国的实际社会发展阶段 , 从这个对比中也能看出端倪 。
国会与白宫的猫鼠游戏
背后的政治博弈
其实美国人并非不知道 , 这样的技术转移有可能武装起一个强大的潜在敌人 , 国会对布尔什维克政党也没有政治好感 。 但苏联给的实在太多了 , 经济危机当头 , 美国政商两界都愿意冒这个险 。
1933年 , 美国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 更是从政治上为美国金融与工业资本进入苏联运营投资、联合建厂提供了保障 。
社会主义外表下的资本主义实业
(图片:wikipedia)▼
地球知识局|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本文插图

为了让这种买卖低调地进行 , 美国政府设置了严格的新闻审查体系 , 使得促进美苏贸易的政府高官与相关产业的大型企业不会受到美国国会和公众的舆论追查 。 时任政府一直在强调这些项目的“和平”与“民用” , 甚至搞出一些欺骗性极强的白皮书报告浑水摸鱼 。
然而美国的低调却常常被商业伙伴出卖 。 苏联方面的党报自3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宣称这些工业未来将要被用于军事用途 。
二战结束后 , 苏大国就开始在工业化上内涵资本主义的不行了
(图片:wikipedia)▼
地球知识局|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本文插图

从技术角度上来看 , 这些“民用”工厂转为军用生产的成本实际上是相当低的 。 事实也是如此——高尔基厂从福特公司完成合同协议撤走工程师后 , 立马就开始“转行”生产军用卡车 , 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了更多功能的军用设备 , 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喀秋莎”火箭炮车 。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 一排的“喀秋莎”火箭炮车向德军发起进攻
(图片:Zelma / wikipeida)▼
地球知识局|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