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史】 背信弃义,亡国之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公众号 人话解味经济前言 。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 会不会两次跌入同一条河流?答案是:会!曾几何时 , ‘没有永远的朋友 , 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丘吉尔在二战特殊历史时期的话 , 被别有用心的小人和政客拿来用在朋友和国家身上 , 无疑是大错而特错 。公元960年 , 后周大将赵匡胤趁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病逝成功篡位 , 建立北宋后 , 出于对五代十国以来兵变频仍的深度戒惧 , 过度崇文抑武终至矫枉过正 , 北宋在失去了汉唐虽远必诛的血性后 , 再也无力收回割让给契丹的北方屏障燕云十六州 。公元1004年宋辽大战 , 在一代贤相寇准的力主下 , 懦弱的宋真宗赵恒御驾亲征 , 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不展开)……和辽国签订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之国 , 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 「兄弟之国」意即平等 , 而区区10万两白银和20万匹绢帛对于富庶的北宋完全不是问题 。 宋辽皆大欢喜 。立足于北宋不堪一击的军事实力来看 , 这一纸盟约无疑是极其珍贵的 , 它终结了宋辽长达25年的战争 , 换来了近百年的和平 , 赵宋的子孙们没有理由不加珍惜 。然而 , 这个宋辽均势、互为屏障的大好局面 , 却葬送在昏聩偏又志大才疏的宋徽宗赵佶手上 , 这个鼠目寸光、才气和野心完全不匹配的一哥看到辽人衰落、金人崛起 , 听从奸臣童贯的建议 , 决定落井下石 , 私下和女真签订海上之盟夹击辽国 。辽国得知消息后派使者前来晓之利害——宋置百年盟约不顾 , 这么做迟早要后悔!然而宋徽宗利令智昏不予理睬 。 终于 , 在宋金南北夹击之下辽国迅速灭亡 。 北宋与金国签订和约 , 得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燕云十六州 。 然而北宋再一次背信弃义 ,在金人追杀辽国末代皇帝之际 , 宋徽宗竟然派人劝说辽国向北宋投降 。 消息泄露 , 金人勃然大怒 。 另一方面 , 金国早已洞悉北宋孱弱的军力 , 苦于找不到藉口发难 , 宋徽宗主动授人以柄被金国抓住 , 趁势南下灭宋 , 这就是1127年的靖康之难……宋丢掉半壁江山 , 徽钦帝后贵族悉成金人阶下之囚 , 康王赵构远遁临安建立南宋 。行文至此插一段题外话 。 辽国灭亡后 , 杰出的契丹英雄耶律大石带领一部分辽人西征新疆、中亚 , 于1124年建立西辽政权 , 后裔至今仍在遥望东方 , 他们并不怨恨灭辽的金人 , 而对出卖自己的宋人恨之入骨 , 至今仍视之为不可原谅的背叛 。南宋与金国之间继续争斗 , 和当初的宋辽并无二致 , 李纲、宗泽、岳飞、辛弃疾……主战派们的先后下场不消多说……宋金同样两败俱伤谁也奈何不了谁 , 于1141年达成和议 , 然而这份和议相比100多年前的宋辽协议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宋向金称臣 , 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宋金东以淮河中流为界 , 西以大散关为界 , 以南属宋 , 以北属金 。 宋割唐邓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 。 至此宋金结束了长达10多年的战争 , 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 如此屈辱的条件 , 没有人知道首先背盟的赵宋子孙们对背叛的代价作何感想……宋高宗赵构既畏惧金人的强大实力 , 又忌惮抗金主战派迎回徽钦二帝后无以自处 , 奉行懦弱的苟安政策 。 偏安一隅的南宋得益于地处江南富庶之地 , 创造了辉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 GDP居世界第一 。 但另一方面 , 赵宋靠印钞无度榨取民脂民膏 , 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 老百姓过着困苦屈辱的日子 , 已经显现出大乱前的先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粗犷剽悍的女真人入主中原后渐渐被同化 , 而此时北方草原上另一支继辽、金之后更加凶悍的狼性民族蒙古崛起了 。 蒙古不断袭扰金朝北方 , 让南宋君臣再一次看到了借助外力雪耻的背信弃义机会 。1234年 , 南宋没能经受住蒙古效仿金人当年诱惑北宋的路数 , 和蒙古媾和达成战略同盟 , 心态、伎俩、过程和联金灭辽如出一辙 。 没有意外 , 金国在宋蒙南北夹攻下灭亡 , 南宋再一次失去了北方屏障 , 直面更加强悍的蒙古铁骑 。 两宋屡屡背盟 , 让蒙古根本不敢相信 , 灭金后挥师南下 , 1279年在崖山之战中赵宋亡国 。青史悠悠 , 尽管后人批评赵宋两次背信弃义颇有事后诸葛之嫌 , 但这个当时GDP世界第一的大国 , 作出的一系列勾当实在是太过令人不齿 , 遭到清算亡国并不冤 。不可否认的是 , 任何一个或赔款纳贡或割地称臣的不平等条约 , 皆非当时的统治者所愿 , 但往往却是当时最无奈、也最好的选择 , 是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实力……一系列综合国力的体现 。 人无信不立 , 国亦是如此 , 只要签订了和约就不能轻易背叛 , 哪怕通过励精图治重塑国力 , 取得对称的谈判筹码后或修改、或废除和约 。推而广之 ,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 非一人、一姓、一帮派的天下 , 任何绑架民意打着天下人旗号做出昏庸决定的亡国之君 , 完全不值得同情 , 而应成为后人之鉴 。我们的祖先不是这样的 , 尾生抱柱、曾子杀猪、季布一诺、退避三舍……从市井百姓到殿陛士族再到庙堂君王 , 皆重诺守信 。 然而自从受商君霸道思想潜移默化 , 随着秦藉此一统天下后声出一孔 , 秦汉之后信守承诺的美德渐渐被眼前利益取代 。 赵宋之后 , 人与人之间、人与国之间、国与国之间媾和-背盟的戏码变本加厉……结语 。 读史为什么能知兴替?盖因民族禀性是亘古相通的 , 在面临相似的处境时往往会做出惊人相似的选择 , 赵宋背信弃义生动诠释了这个命题 。 世上没有任何一顿午餐是免费的 , 出落成凤凰的土鸡再飞回来会不付出代价吗?然而可叹的是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亦使后人复哀后人 。 此诚不悲夫?小朋友圈 专注于小众铁粉深度交流 , 请搜索关注 微信公众号『人话解味经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