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中国梦·践行者】21岁的青春 定格在支教路上( 二 )


李莎还经常趁送学生回家的时候进行家访 。 支教团团长王弘说 , 李莎是真的在关心留守孩子的成长 。
今年年初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 家人怕她有危险 , 劝她不要提前去支教点 。 她对家人说了些宽心的话 , 就回到了支教地 。 她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 通过网络平台 , 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及相关通知精神告诉家长和学生 。 她还每天在网上进行两个班级100多名孩子的健康监测 , 监督学生英语科目的网上学习 , 做好教室的清洁卫生及消毒通风工作、补订学生的夏装校服 , 协助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复学准备工作 。
热情阳光 爱读书爱美食爱摄影
“红色碎花裙 , 举着小伞遮阳 , 拉着一个孩子 , 一个又拉着另一个 , 阳光、陋房、嬉闹与欢笑……”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张庆园对在广西龙胜见到李莎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
李莎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一种热情阳光的感染力 , 她爱美食 , 珍惜与三两好友分享美食时的快乐;她爱看书 , 她相信“读书多了 , 看过的书籍都潜藏在气质里”;她爱摄影 , 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一个个精彩瞬间……
李莎的研究生导师罗韵娟说 , 李莎早在大二时 , 就参与了她本人指导的有关抑郁症健康传播研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项目 。
罗韵娟老师说:“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有爱心、有想法、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年轻人 , 她加入这个项目 , 也是希望能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大学生抑郁症的问题 , 提高大学生对抑郁症的认知 , 减少大家对抑郁症患者的误解和歧视 。 她专业基础扎实 , 组织协调能力强 , 极具亲和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再加上她在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学社工作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 成了项目的核心成员和负责人之一 。 ”
李莎在散文诗《回归》中呼吁对抑郁症患者的理解和关爱:“亲爱的人 , 如果你相信她是溪流 , 那么也请相信她始终和汛期时一样湍急 , 似秋千荡出美丽的弧度 , 最后冲出河道的桎梏 。 ”
大洋网|【中国梦·践行者】21岁的青春 定格在支教路上
本文图片
李莎的青春 , 定格在了苍翠的大山里 。
师友悼念——
她的光芒留在我们心里
回忆起李莎 , 罗韵娟老师忍不住数度哽咽落泪 。 “距离李莎意外身故已经近两个月了 , 但只要一回想起她的音容笑貌 , 心情就难以平静 , 仍不愿意接受她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个残酷而令人悲痛的事实 。 ”
罗韵娟说 , 李莎尊师爱友 , 总是像个小姐姐一样细心体贴地照顾和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 。 “跟我语音沟通的时候听我声音有点嘶哑 , 她就会暖心地询问我是不是感冒了 , 提醒我要注意身体,在我生日的时候也不忘送上短信祝福 。 ”
罗韵娟说 , 以前有人批评有些大学生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 但她在李莎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 “她的选择总是利他的 。 ”
“我和她的关系亦师亦友 , 在她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 ”罗韵娟相信 , 李莎的精神永远不会离开 。
“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我就知道 , 她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女孩子 。 ”李莎的室友冯越说 , 回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 最快乐的回忆里都会有李莎的身影 。
“是她拉着我去参加广州大学生配音比赛 , 我们在赛前一起坐在电脑前练习口语 , 录制视频 , 然后一起站在舞台上比赛 , 舞台上的灯光十分炫目 , 但是对我来说最夺目的一直都是在我身边不停努力着的她 。 如果没有她 , 我可能会是一个阴沉无趣的人 , 是她拉着我走到了阳光下 , 让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 , 让我去想从前不敢想的事情 。 ”
“被她温暖过的人太多了 , 我只是其中一个 , 即使她已经离开 , 但是她留下的光芒依然在我的心里 , 永远也不会消失 , 我相信每个认识她的人都会这样想 。 ”冯越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