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非遗传人的“打镴情缘”:这门手艺不能丢( 二 )

  锡瓶、酒壶、蜡台、花瓶……镴器样式可达几十种 , 每种造型、花样都不一样 。 小的镴器镴含量少 , 大的镴器镴含量可达十几斤重 , 手工制作需三四天才能完成 , 单打磨这道工序就要敲打上万下 。

  谈及打镴难不难时 , 戴清标说道:“不难啊 , 一点都不难!”他口中的“不难” , 其实是他近50年来熟能生巧的见证 。

  打制镴器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 。 以前浙江台州人嫁女儿 , 都会请一位技艺高超的打镴师傅 , 制作一套精美的镴器作为嫁妆 , 这不仅是传统习俗 , 也饱含父母对女儿的爱和祝福 。

  多年来 , 这个习俗一直没变 , 也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 然而 , 在戴清标看来 , 丢不掉这门手艺的原因 , 除了习俗、喜欢 , 最大的原因还是人情 。 朋友的“友情推荐”、一些拒绝不了的“人情订单”、许多因打镴结缘的人、因客户“固执要求”而累积的感动……

注意到   “现在通讯发达了 , 一个电话、一个定位 , 客人就能上门找到我 。 ”2018年 , 天台县平桥镇张思村办喜事 , 要制作60把酒壶和12把茶壶 , 他们托熟人找到了戴清标 , 盛情难却 , 戴清标花了3个多月才完成了这个“艰巨任务” 。

时尚网   还有一次 , 戴清标认识了在天台石梁疗休养的上海人陈先生 。 恰巧陈先生对镴器也颇有研究 , 就这样两人因镴器结缘 , 此后 , 两人时常会探讨镴器制作工艺提升、样式升级等 。

  近半个世纪 , 戴清标一直在千锤万打中坚守着镴器的温度 。 在他眼里 , 这门手艺已经不再是敲敲打打的营生 , 而是几代人的情愫和心香的绵延 。 (完)

【编辑:苑菁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