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中经合李帅:AI赋能药物研发背后的逻辑( 二 )


21世纪经济报道中经合李帅:AI赋能药物研发背后的逻辑
本文插图
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 , 人类2万多个可编码蛋白的基因 , 其中10%-15%与疾病相关 , 而可作为小分子药物靶点的小于700种 , 容易的靶点已经开发殆尽 , 剩下的都是难度很高的或者难以成药的靶点 , 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才可能成功 。 低垂的果实已经没有了 , 如何找增量以及提高效率成为了当前新药研发的主题 , 能快速摘到深藏或隐藏的果实、又或者将树叶树枝变为果实(寻找增量)的公司才是未来制药领域的赢家 。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 AI技术正在成为制药领域潜在有力的突破点 。 比如利用AI强大的发现能力寻找新的药物靶点 , 药物重定向 , 挖掘微生物组宝库等等应用 。 虽然仍有很多问题和质疑 , 但却是必须要拥抱的未来方向 。
三、 AI制药领域发展的限制因素

  • 学科交叉人才稀缺
AI赋能药物研发是一个信息科技赋能传统行业的交叉领域 , 既需要AI的人才也需要懂药物研发的人才 , 同时双方必须要能够理解对方的专业语言和思路 , 才能很好地配合 。 这样的团队很难搭建 , 需要长时间的磨合 。 相应的人才储备对应不同的商业模式 , 创新药的开发链条长环节多 , 优质人才要熟悉整个过程 , 某个环节的缺失可能会拖慢整个过程 , 这样只能单点突破选择CRO的商业模式 。
  • 数据获取难
AI训练模型需要优质的数据 , 而新药领域的数据大都在药企 , 公开的数据比较有限 , 所以如何获取优质的数据是AI制药初创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 。 能够跟跨国药企合作的初创公司在市场上会非常具有竞争力 。 中国过去做创新药的实践很少 , 但是近几年实施了多项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 , 呈现了繁荣发展的态势 , 药企相关的数据虽然不比跨国药企 , 但是也在快速积累 。 另外中国CRO公司(如药明康德等)发展迅速 , 掌握了大量的数据 , 尤其是临床前的研发数据 。 中国的基础科研突飞猛进 , 科研论文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 , 背后也积累了海量的数据 。 AI制药的初创企业要积极跟学术界和产业龙头合作 , 获得优质数据是立足之本 。
  • 商业模式的选择
新药开发周期很长 , 目前也没有AI制药公司宣布利用AI技术开发的药物成功上市 , AI在新药开发上的价值也不易量化评估 , 在做好长期奋斗的同时 , 开展一些CRO的业务来补充公司的现金也是不错的选择 , 不过需要思考好如何处理好CRO和做药的商业模式 。 公司自己做药物开发就是药企的竞争对手 , 而CRO模式是为药企提供服务 , 两种商业模式可能会存在一些利益冲突 , 所以要想清楚开展这两种商业模式的具体环节 , 阶段 , 比重等问题 。 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说 , 药物开发比CRO的市场更大 , 收益更高 , 但是对公司的挑战更大 , 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 。
  • 开发强AI , 才能更好地体现出AI在药物开发中的价值
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NarrowIntelligence , 简称ANI)是指仅在单个领域比较牛的人工智能程序 。 比如的谷歌AlphaGo , 便是弱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 。 其特征便是虽然很擅长下围棋 , 却无法与你玩一把飞行棋 。 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GeneralIntelligence , 简称AGI)则是能够达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程序 。 不同于弱人工智能 , 强人工智能可以像人类一样应对不同层面的问题 , 而不仅仅只是下下围棋 , 写财报报道 。 不仅如此 , 它还具有自我学习、理解复杂理念等多种能力 。 也正因此 , 强人工智能程序的开发比弱人工智能要困难很多 。 而药物开发涉及环节众多 , 虽然目前一些环节已经在应用AI , 但是需要强人工智能才能打通各个环节 , 更好地赋能制药领域 。
四、 中国AI药物研发公司现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