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笔会|我读海明威 | 史宁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我读海明威 | 史宁
本文插图
一战时的海明威
1923年 , 来自美国芝加哥市郊的青年海明威在法国巴黎出版了他的处女作《三个故事和十首诗》 。 这是他第二次来巴黎 , 上一次是几年前作为一战红十字会救伤队员到意大利前线运送医疗物资 , 先期曾在巴黎有过短暂的停留 。 和许多作家的处女作一样 , 海明威的这本诗歌小说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 , 许多人甚至根本不记得海明威还曾写过诗 , 也从来没人拿海明威当一个诗人看待 , 包括他自己 。 其实 , 在巴黎邂逅象征主义诗人庞德之前 , 海明威就写过不少诗作 。 从目前所能找到海明威的诗集看 , 他写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高中时期 。 有一首17岁时的短诗《献给弗雷德·威科星》是这样写的:
那些踢球的爷们
他们沸腾的生命告诉我们
人可以使劲跑 , 使劲踢 , 再来个凌空抽射都行
就算一脚开出 , 球飞了
好歹咱们的脚印也印上了
单以文学性评判 , 这寥寥几句确实缺少了些诗情 , 不过海明威长久以来塑造的“硬汉”形象应该说由青少年时期就始见端倪了 。 从这首诗里 , 人们看到了少年海明威身上难以抑制的青春热血与澎湃激情 , 以至到了其晚年压卷之作《老人与海》里的桑迪亚哥身上还能看到这种一脉相承的关联 。 和许多大文豪晚年推出的大部头绝唱不同 , 海明威最后拿出手的作品居然是一部五万字的中篇小说 。 尽管有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加身 , 但是此后的海明威终究没能再超越自己 , 不少人说这也是他最终选择自杀的原因 。 这位硬汉到晚年的好胜之心依然不减 , 无奈就是再写不出好过《老人与海》的文字了 , 所以 , 唯有自己才能毁灭自己 。
前段时间重读《老人与海》 , 发现了许多之前没有读出的妙处 。 以前看时只会关注其中的励志成分 , 这大概也是学生时代阅读这本书的人的通病吧 。 只需换一副心态 , 就会发现这本小说中蕴含的种种哲学思辨和象征意味 。 那个始终威猛无敌的硬汉形象变了 , 更加年老体衰 , 但是在最后一息仍然没有磨灭了斗志 。 这样的硬汉更加亲切动人 。 海明威是一个典型的写自己的作家 , 从《太阳照常升起》里的青年巴恩斯 , 到《老人与海》里的老渔夫桑迪亚哥 , 他书中的男主角几乎都是再现了作家的某一侧面的生活 , 同时又和作家一同生长 。 作家的自我意识如此强烈 , 总会时时刻刻投射到他的文字当中 。
从母亲身上 , 海明威遗传了音乐和绘画的爱好 , 但是他从父亲身上所继承的兴趣似乎更加广泛和显著 。 他喜欢棒球、拳击、打猎、斗牛和钓鱼 , 这些对抗性的竞技活动 , 丰富了海明威日后的写作 。 中学时代的海明威就以语文和体育出众 , 倒是成了一生的两大特长 。 即便是当作家 , 海明威仍然具有一种竞技精神 , 他把文坛的前辈和同辈都当做对手 , 一个个去挑战和超越 。 年轻时迷恋的对手是屠格涅夫 , 海明威就故意借用了屠格涅夫的《春潮》当做自己小说的题目宣告对决 , 算是致敬也饱含讥讽 。 屠格涅夫在《春潮》里使用的浪漫主义为海明威所不屑 。 最初做见习采访人员时 , 海明威极欣赏体育解说员的赛事解说 , 被认为是最诚实和客观的表达 。 他一边写新闻稿 , 一边投入到热衷的拳击和钓鱼上 , 再偶尔写写小诗 。 在巴黎时 , 只要一有机会就拉上几个朋友去打拳 , 来自加拿大的流亡作家莫利·卡拉汉也以硬汉著称 , 他是海明威在巴黎最喜欢的拳击伙伴 。 在两人的对战中 , 海明威略处下风 。 卡拉汉的拳既快又狠 , 常把海明威打伤 。 有一次最后几个回合中 , 海明威仍未躲开卡拉汉的左拳 , 嘴角血流不止 。 海明威抱住卡拉汉的两拳 , 把满嘴的血吐在了对方脸上 。 卡拉汉转身就走 , 从此再也不理对方了 。 海明威自己倒不以为意 , 继续找别人打拳 。
推荐阅读
- 文汇报|宁静在《Flow》中的妆容,竟然是参考了这只杯子……
- 文汇读书周报|以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评李佩甫新著《河洛图》
- 文汇读书周报|唯美经典《大茂那》的法文原著首次中译
- 夜话知书|这是我读过最牛的一段话(转发)
- 文汇网|多指宝宝不再羞于伸出双手,市儿童医院巧切“孪生拇指”,专家提醒:普通多指6月龄即可手术
- 文汇雅聚|林清玄:不忧昨日,不期明日
- 文汇雅聚|吃饭这件事有时很像结婚 | 钱钟书
- 苏丹|我读《闹城》初稿时,被惊艳到了 | 杨澜
- 文汇网|胆囊“胆固醇结晶”究竟是个啥?
- 文汇报|她们挣脱了什么,才终于能够“乘风破浪”?这一次,让我们从书籍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