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书|这个老头儿100岁了,我们要为他做点什么( 二 )


充分覆盖、突出重点、丰富、驳杂、饱满和平衡 , 一切选编原则 , 只为能与逝者平生功业相称 。
02
编排60位作家的62篇文章
可不是按姓名首字母排序那么简单
选文费了不少心思 , 分辑也不遑多让 。
这60位作家里有宗璞、邵燕祥、巫宁坤、黄子平、铁凝、王安忆、叶兆言、张新颖、孙郁、张抗抗、林贤治、史航、郜元宝、杨早、何立伟、汪朗等等 。
做书|这个老头儿100岁了,我们要为他做点什么
本文插图

按关系 , 亲疏远近皆有;按文章类型 , 评议抒情俱备 。 如何排序才是最不拧巴、最适宜阅读和最能一步步了解汪曾祺的顺序?
为此 , 梁由之分了12辑:
舒非《汪曾祺侧写》和郜元宝《汪曾祺论》打头 , 两篇文章通览汪曾祺;接下来是黄裳、林斤澜、邓友梅等好友追忆 , 情真意切 , 读之怅惘;再往下诗书画剧、地方游历、生前交集、同仁评议、来往女性、专业评论、同乡家人 , 各成一片天地 , 各是一种了解汪曾祺的角度与层面 。
做书|这个老头儿100岁了,我们要为他做点什么
本文插图

举一例:女作家那辑前4篇 , 宗璞、张抗抗、范小青、袁敏所写 , 都涉及汪老字画 , 情形各各不同 , 各有韵味 。 王安忆、韩蔼丽的两篇 , 分别写到江苏高邮、北京甘家口故居 , 细节侧重 , 各具文心 。
“文章都好看 , 耐看 , 见性情 , 见手眼 , 可对比着看 , 又自成一个小单元 。 凡此种种 , 不一而足 。 明眼人扫一眼便知 , 粗心人看了也未必明白 , 毋庸细说 。 ”梁由之坦言 。
03
去芜存菁
带你看一个有血有肉的汪曾祺
舒非的《汪曾祺侧写》里 , 讲他与汪老的接触中 , 最有趣莫过于见到汪老“笑”:
“他把头歪过一边去 , 缩起脖子 , 一只手半掩着嘴——就这样‘偷偷地’笑 。 那模样 , 直叫人想起京剧《西游记》里的美猴王 , 当捉弄整治猪八戒得逞之后 , 闪在一边得意洋洋 , 乐不可支 , 愈想愈开心 。 ”
他这般陶醉其中 , 从心底由衷发出的笑 , 并不多 , 却是极感染人的 。
做书|这个老头儿100岁了,我们要为他做点什么
本文插图

黄裳《故人书简——忆汪曾祺》里写 , 汪曾祺给他写信用钢笔、蝇头小字 , 字迹娟秀如其人 。 就像平常聊天一样 , 信写得自如、丰满、情趣盎然 。 五十年后重读 , 仍如促膝谈笑 。
“他总是对那些生活琐事有浓厚兴趣 , 吃的、看的、玩的 , 巨细靡遗 , 都不放过 。 他的小说为什么总使人想起《清明上河图》来 , 道理就在此 。 这信是散文么 , 还是小说 , 说不清楚 。 他晚期的有些短篇 , 就是这样 , 没有情节 , 甚至没有人物 , 只有一点气氛 , 却能中人欲醉 。 ”
林斤澜《纪终年》一篇 , 写汪老临终情景 , 语句极平 , 读罢却难掩鼻酸:
“曾祺的脸变小了 , 不黑 , 倒苍白 。 摘掉假牙 , 又插管子 , 贴橡皮膏 , 下巴收缩潦草……怎么会有清晰的发音?睁睁眼睛 , 可又怎么闪闪光芒?
……
我和汪明夫妇说 , 谁也不能永久 , 谁也得走 。 可是我们怎么也要进入下一个世纪 , 这已经是眼面前的事了 , 没有问题了 , 我和曾祺都约好了 , 下世纪也不服老 , 还要划拉划拉点东西 。
曾祺不做声 , 面露安详的微笑 。 ”
做书|这个老头儿100岁了,我们要为他做点什么
本文插图

这些日常的追忆之外 , 分量更重的 , 是各人对于汪曾祺的意义的阐释 。
郜元宝在《汪曾祺论》里说到:
“汪曾祺不是整天为‘思想’而焦虑的作家 。 或者说 , 在别人惯常的思想的终点 , 他开始了自己的另类思想 。 他忠实于、顺服于命运 , 关心在命运中辗转挣扎的平凡人物的内心 , 和这些平凡人物一起‘思想’ , 一起体验属于自己的生活 , 而不是按别人哪怕是多数人的思想去思想 。 读汪曾祺的小说 , 看不到居高临下的启蒙者对黥首下愚的面命耳提或施舍怜悯 , 也看不到逆子谪臣的忧天将压与顾影自怜 , 只看到无数小人物和汪曾祺一起呼吸 , 一起说话 , 一起或悲或喜 。 读者身临其境 , 浑然忘却了由知识分子编织的强行覆盖在中国民众身上的那层叫作‘思想’的破棉被 。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 , 而是和谐 。 ’不‘深刻’ , 是不愿假装‘深刻’ , ‘和谐’并非麻木遗忘 , 乃是躲避所当厌恶的 , 亲近所愿亲近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