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电子游戏成了处方药?( 二 )

此外 , 除了在论证游戏治疗有效性的同时 , 对于游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 尤其是游戏上瘾的问题 。 所以对于游戏治疗时间和持久性 , 以及如何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探讨仍旧是需要进一步关注的 , 只有将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 , 那这种治疗手段才值得推广 。

多问一句

用打游戏训练正常孩子可以吗?

看到电子游戏成为儿童多动症的处方药 , 不少家长也会觉得 , 如果能适度打游戏的话 , 是不是对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也能有帮助呢?可否将打游戏作为一种训练和提到孩子专注力的方法呢?张丹告诉采访人员 , 并不尽然 。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 无意注意是自然发生的 , 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 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 可以将游戏疗法作为日常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 , 此处的游戏指各种有益于孩子发育的游戏方法 , 如亲子运动游戏、绘本游戏、手工游戏等等 。 而打游戏这类方法 , 由于其设置各种诱人的颜色、炫彩的动画和频繁的奖励机制等 , 确实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 但是并非家长们认为的有意注意 。 此外 , 对其有效性、持续时间还有可能存在副作用上瘾等的考量 , 并不适合孩子作为日常的训练方法 。

提醒家长

训练专注力没必要太过“抢跑”

哪怕孩子并没有多动症问题 , 孩子的专注力 , 已经成为现在家长们关注的一个重点 。 不少家长 , 从幼儿园甚至更早就给孩子报了训练专注力的培训班 。

张丹告诉采访人员 , 我们的注意力和大脑前额叶的发育是密切相关的 , 注意力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渐发育的过程 。 孩子3岁以前基本以无意注意为主 , 注意主要易被事物的鲜明性、吸引力、情绪等特点决定 , 3岁以后 , 逐渐发展有意注意 。 “所以家长也需要尊重发育规律 , 没有必要太过去抢跑 。 ”张丹说 , 对3岁以前的儿童来说 , 首先要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环境 , 扩大经验 , 增长知识 , 发展感知觉 。 人的感知觉越敏锐 , 他的注意就愈易被外界刺激物所引起 。 3岁以上的儿童 , 则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意志和自制力 , 发展有意注意 , 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 杨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