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58同城溢价私有化信息分类巨头因何决定退市?( 二 )


主营业务增长乏力 私有化未必成良药
庞大的C端流量是58同城的立身之本 , 而细分赛道上的劲敌环伺 , 则无疑触动了58同城的命脉 。
据QuestMobile数据统计 , 在2019年3月 , 58同城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550.34万人的峰值后便波动下降 , 2020年3月这一数据为6346.11万人 , 同比下降25.78% 。
月活用户的流失一定程度上撬动了58同城的现金牛 , 影响了B端商户的付费意愿 。 在付费商户数上 , 2018年其季度平均付费商户数约为334.2万人 , 较上年增长了12%;2019年这一数据为347.95% , 较2018年增长仅4%;2020年一季度 , 付费商户数为270万人 。
据QuestMobile2019年8月数据 ,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已跌破2% , 规模已达11.3亿 , 流量增长进入瓶颈 , 蛋糕逐步被分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道大考 。 即使58同城近年持续盈利 , 其营收增速自上市起却持续下跌 , 2020年一季度的营收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 为亏损15.45% 。
值得注意的是 , 2018年第三季度起 , 分别占其总营收六成与三成的网络营销服务与会员服务 , 亦呈收入增长停滞的趋势 。 2019年第三季度33.59亿元的会员服务收入与2018年同期的32.77亿元基本持平;2020年一季度网络营销服务收入与会员服务收入负增长 , 前者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7.8% , 后者同比降低了16.9% 。
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对《投资者网》分析称:“58同城的流量入口依赖海量的生活服务信息 , 而信息的发布可以选择任何平台 , 在其垂直领域未形成独特壁垒的情况下 , 流量极易被分割 。 ”该投资人提到 , 同属生活服务领域的美团(3690.HK)达万亿港元市值 , 其流量入口是已近乎垄断的外卖业务 , 护城河明显 。
流量见顶 , 创收乏力 , 58同城“中间商赚差价”的故事似乎变得愈发不好讲 , 但87亿美元的溢价收购 , 说明市占率极高的58同城对资方依然有不小的吸引力 。
此时选择私有化退市 , 一方面或源于公司认为其价值被美国资本市场低估;另一方面 , 58同城亦可能借助退市进行重大业务调整 , 给市场讲出一个新故事 。
其实 , 私有化调整业务后重新上市不乏优秀案例 。 2017年高瓴资本联合鼎晖投资一起主导了百丽国际的私有化 , 彼时这家鞋业巨头的股价已持续下跌数年 。 2019年10月 , 高瓴将百丽中的运动鞋业务进行拆分 , 以新公司滔博(6110.HK)的名义重新上市 。 截至7月1日收盘 , 滔博总市值已达613.9亿港元 , 大幅高于百丽531亿港元的私有化价格 。
然而 , 高昂的私有化成本亦是58同城与收购财团难以回避的问题 。 据长江证券海外策略团队负责人张宇生研究认为 , 私有化退市再上市意味着平均278天的等待时间以及30%的溢价 。 此外 , 由于主板市场并不支持红筹架构 , 可能还需要对VIE架构进行拆除 , 在时间和财务成本上来看可能都不占优势 。
“明月何时照我还 。 ” 对58同城而言 , 决定退市或许不是一趟轻松的旅程 。 而离开美国资本市场后 , 无论是维持私有成果 , 抑或重新谋求上市 , 对这家体量庞大的信息分类帝国而言 , 都须思考如何深挖公司主营业务的护城河 , 与行业竞争者形成独特而牢固的壁垒 。 (思维财经出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