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从计划经济派转变为体制改革派的

80年代初 , 我就是个计划经济派 。1979年我刚到上海社科院 , 所长派我参加中国社科院经济所主办的计量经济学习班 。办班地点在颐和园龙王庙 , 为期两个月 , 主讲人是大名鼎鼎的劳伦斯克莱因(学习班结束不久他就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 其他还有邹至庄、刘遵义、粟庆雄等人 。 国内一些名教授如胡代光、厉以宁也来讲过课 。我在学习班承担了一项任务 , 就是整理克莱因的讲稿 , 为此花了不少功夫 , 促使我对计量经济学加深了了解 。当时我的想法是 , 中国号称社会主义 , 但从来没认真搞过计划经济 , 现在有了计量经济方法加上计算机技术 , 应当可以通过加强、完善计划的科学性 , 来促进经济发展 。回上海后我搞了两个课题 , 一是为高桥化工厂建立企业生产模型;二是参预市统计局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工作 。这两个项目都很成功 , 还得了奖 。 但意外的是 , 我却因此转变了思想 , 走向体制改革派 。根据高桥化工厂模型计算 , 如果改变一下生产调度 , 企业就可以净增300多万元收入 , 这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个惊人数字了 。但厂长问我 , 要是企业当年把生产潜力统统发挥掉 , 明年上级再压增产指标怎么办?编制上海市投入产出表时 , 我非常积极 , 还写论文就表式设计原理提供建议 。花了近两年时间 , 总算把全国第一张地区投入产出表编制成功 , 之后却被束之高阁 , 原因是同现行计划指标不衔接 。这两件事彻底动摇了我对计划经济的信念 , 原来 , 中国经济根本弊病 , 不在计划不完善 , 而在体制不合理 。 不改革现行经济体制 , 就谈不上现代化建设 。-孙恒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