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食报大健康产业|炎炎七月小暑到 鲜藕黄鳝入馔来( 二 )
肥美鳝鱼吃起来
传统习俗讲究在小暑时节吃黄鳝 。 《本草拾遗》云:“鳝鱼 , 夏月于浅水中作窟 , 如蛇 , 冬蛰夏出 , 宜食之 。 ”鳝鱼味鲜肉美 , 而且刺少肉厚 , 又细又嫩 , 尤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美味 。 这是因为鳝鱼经过春季的觅食 , 小暑时节已圆肥丰满 , 不仅肉嫩鲜美 , 而且营养丰富 , 再加上其性温味甘 , 滋补作用也很强 。 中医认为 , 夏天湿气较重 , 对寒性、虚性、湿性的人尤为不利 。 此时吃补气的黄鳝 , 与“春夏养阳”的养生思想是一致的 , 可以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 故而民间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 。
唐朝诗人元稹的《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中有“杂药多剖鳝 , 和黍半蒸菰”之句 。 清人黄家骥在《湘江竹枝词》中写道:“莼菜鳝鱼新产出 , 桃进春城价更高 。 ”描写了莼菜与黄鳝搭配时的美味 。 而到了江浙地区 , 大厨们对鳝鱼料理的追求就两个字:精致 。 一条鳝鱼能做出几十种不同风味来 。
切丝切段还是切蝴蝶片?汆水、过油还是鲜活下锅?滑炒还是焖炖?食材家常 , 但成色全看厨师手上功夫 。
“不时不食”的苏州人吃黄鳝 , 常常只在鳝鱼的销售旺季——小暑前后 。 其他时间若想解馋 , 就只能去地道的苏帮菜馆点一道“响油鳝糊” , 或者到面店里要一份鳝糊面过过瘾了 。
本文插图
在苏帮菜里 , 黄鳝大致有两种做法:鳝丝和鳝段 。 前者是将处理好的鳝鱼肉切成条状 , 放入各类作料爆炒 。 当然这只是家常做法 , 倘若是苏帮名菜“响油鳝糊” , 估计一般人是做不来的 。 要知道按传统技法 , 鳝鱼要用毛笔杆粗细的笔杆鳝 。 直接将活的黄鳝放入加了醋、盐、料酒、葱、姜的水中煮开 , 然后再捞出 , 从头部下方下刀 , 割去腹部的老肉和骨头 , 切成小段 , 炒透之后 , 撒上蒜茸、冬笋丝、火腿丝、香菜段和胡椒粉 , 临上桌前 , 再淋一层热香油 , 保证上桌后盘中油还在噼啪作响 , 才算是功德圆满 。
在苏北淮安 , 一道“软兜长鱼” , 成为淮扬菜中的经典 。
鳝鱼只用背肉 , 旺火快炒 , 取其嫩 , 用筷子一夹 , 两端便自然下垂兜住 , 这叫软兜;若到其他地方 , 改用油、改配料 , 自然兜不住 。
淮安人不愧是料理鳝鱼的专家 。 除了软兜长鱼 , 还有“红烧马鞍桥” , 粗鳝段自然卷曲成马鞍状 , 取其口感 。 而另一道“白煨脐门”则只用腹肉 , 鸡汤小火慢炖 , 取其鲜;就连鳝骨 , 也被淮安人用来做汤……
清朝还流行过108道菜组成的“鳝鱼宴” 。 在淮安 , 鳝鱼的全身都被大厨“安排”得明明白白 。
但江南人的气质 , 并不完全来自选料极精 , 做法极繁复的官府菜 。 一碗赶上了时令的鳝鱼面 , 不到30元就足够吃出江南人的精致 。
南京、扬州一带 , 把鳝鱼面称作长鱼面 。 鳝鱼炸酥备用 , 点了单盖在热汤上 , 越吃酥鱼越入味;还有的把一整条笔杆鳝盘在碗底 , 则越吃汤越醇香 。
还有杭州的虾爆鳝面、上海的茭白鳝丝 , 油润鲜香 , 也是夏天最好的下酒菜……
旺火爆炒 , 鱼酥汤浓 , 这是小暑时节江南面该有的模样;不紧不慢 , 吃肉喝汤 , 这是每天早晨老江南的日常 。
围桌而食羊肉汤
吃伏羊是我国一些地区小暑时节(入伏)的传统习俗 。
羊肉性温 , 它既能御风寒 , 又可补身体 , 所以暑天也是吃羊肉的好时机 。 据说 , 暑天吃羊肉的习俗源于对炎帝和祝融的崇拜 , 以及对彭祖善于烹羊的传承 , 最早盛行于汉代 。 自汉以来 , 我国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等地区都有入伏吃羊肉的传统 。 上海地区也有吃伏羊的习俗 。 比如 , 奉贤庄行会在小暑前后举行隆重的伏羊节 。
推荐阅读
- 姚礼勤|姚礼勤:回归文明与健康的无忧生活就是时刻做最好的自己
- 健康|二胎妈妈43周仍未发动,医生检查后紧急剖腹产,划开后味道刺鼻
- 牛小蘑健康说|25岁小伙被查出糖尿病,医生:这两个恶习不改,并发症很快会来临
- 女性健康|孕24周后,孕妈须远离几种“声音”,既伤娃听力,又影响好性格
- 辟谷|没什么时间运动,如何在一个月内瘦十斤,并且保持健康?
- 女性健康,更年期|女人多少岁进入更年期算正常?到了更年期,身体会有哪些提示?
- 男性健康,延年益寿|肾不好者难长寿,多吃2白,减少3习,记住6个字,肾脏更健康
- 小儿健康|新生儿便后清洁臀部和修剪指甲
- 小儿健康|孩子发烧,如何看五官辨别寒热?
- 养车|做了这件事,汽车空调凉爽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