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游猎海外半导体:十二大经典并购和五次败北( 二 )


还有另一家车用半导体巨头日本瑞萨电子 , 在2019年3月完成对美国芯片公司IDT价值67亿美元的收购 。
这一收购的优势是 , 两家公司产品布局高度互补 , 收购后可以打造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 比如结合IDT的车载时钟器件与瑞萨电子R-Car处理器 , 可以提供更高效创新的车载信息娱乐应用解决方案 。
如今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进一步带火汽车电子市场 , 高通、英特尔等原本在其他赛道的半导体巨头也想来分一杯羹 。 自己做既耗时又有风险 , 收购成了快速提高市场竞争力最方便可执行的路 。
早在2016年10月 , 也就是恩智浦收购美国飞思卡尔的第二年 , 美国高通弄出个震惊业界的大新闻:计划花44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 。 这一数目当时是芯片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 一旦收购成功 , 不仅高通直接飞升车用半导体龙头 , 而且也会成为一个更强大的超级全球性芯片巨头 。 不过这一收购案最后因反垄断在2018年以失败而告终 。
高通没走成捷径 , 同为美国芯片巨头的英特尔却凭借收购在汽车自动驾驶芯片的道路上往前迈了一大步 。
不同于前面积累吞并巨头的路线 , 英特尔选择收购充满创新力的创企 。 巨头有钱、市场经验和品牌影响力 , 初创公司有创新技术和人才 , 这种大鱼吞小鱼的收购案例在芯片史上屡见不鲜 。
2017年3月 , 英特尔砸153亿美元巨资收购以色列初创公司Mobileye , 这是英特尔历史上第二贵的一笔收购 。 收购后 , Mobileye的EyeQ芯片销量连年上涨 , 2019年一共卖出1740万颗 , 销售额接近10亿美元 。
为了进一步完善Mobileye的商业版图 , 英特尔还在今年5月以9亿美元收购以色列城市出行方案创企Moovit , 将运营数据全部传送给Mobileye , 进一步强化Mobileye的技术实力 。
除了芯片巨头跨界另一芯片领域外 , 并购还使得非芯片公司直接跃升为芯片龙头 。 2016年9月 , 日本软银集团以243亿英镑收购英国芯片公司Arm , 将移动端芯片的话语权攥在手心 。
诸如此类的强强联合或大鱼吞小鱼的并购事件也在其他细分芯片领域上演 , 而中资同样通过数起海外并购案改变我国甚至世界芯片产业的格局 。
中国资本游猎海外半导体:十二大经典并购和五次败北
文章图片

中资半导体十二大跨境并购案

2013年12月 , 紫光集团宣布完成对美国基带芯片公司展讯通信的收购 , 交易金额约为17.8亿美元 。 8个月后 , 紫光又以9.07亿美元收购了另一家主攻物联网芯片的美国公司锐迪科 。
这两起收购案对日后我国芯片设计业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 2018年1月 , 展锐与锐迪科合并为紫光展锐 , 日后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基带芯片设计企业 , 是全球仅有的五家5G基带芯片供应商之一 , 也是我国仅次于华为海思的第二大芯片设计公司 , 迄今累计出货100多亿颗芯片 。
从这里开始 , 中国集成电路(IC)产业进入了并购整合新的章节
, 有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借此优化竞争力 , 实现产业地位的跃迁 , 有其他领域玩家借此一脚踏进半导体产业的大门 , 也有更多像紫光这样的资本介入 , 将海外公司中资化引入国内 。
中国资本游猎海外半导体:十二大经典并购和五次败北
文章图片

▲半导体领域的中资十二大跨境并购
【中国资本游猎海外半导体:十二大经典并购和五次败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