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游的故事|陕西石泉老街,有本“四字经”,厚道之人真的有后福


大山深处的陕西石泉县 , 它的最南端有条保存完整的石泉老街 , 这里有着厚道守信的淳厚民风 。
懒游的故事|陕西石泉老街,有本“四字经”,厚道之人真的有后福
本文插图
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汉江 , 流经石泉时 , 水流渐趋平缓 , 水面变宽 , 足以行船 , 大山深处的小城便成为了汉江上游一处重要的码头 。 几百年来 , 秦岭山货从这里登船 , 顺流而下直达武汉 , 长江中下游的日用百货 , 通过船运抵达石泉 , 由此流向山间 , 时间久了 , 石泉也就成为秦岭深处繁华的商贸重地 。
懒游的故事|陕西石泉老街,有本“四字经”,厚道之人真的有后福
本文插图
石泉老街位于陕西省石泉县城的最南端 , 它南面汉江 , 北临人民路和文昌路 , 东西两边分别是文化路和广场南路 。 老街长约一千米 , 宽只有四到五米 , 是石泉历史上最繁华的一条街道 。 汉高祖九年 , 石泉建县 , 古称“安阳” 。 明成化十七年 , 因“城南石隙多泉 , 经流不息”而得名“石泉” 。
懒游的故事|陕西石泉老街,有本“四字经”,厚道之人真的有后福
本文插图
石泉老街 , 古风厚道 , 走在这条古意悠然的老街上 , 给人一种难得的沉静与安详 。 石泉老街之所以保存得这么完整 , 是因为自清代以来 , 先后对县城和老街有过维修 。
懒游的故事|陕西石泉老街,有本“四字经”,厚道之人真的有后福
本文插图
石泉县衙建于明洪武二年 , 其后多次重修 , 如今保留下来的是典型清代衙门的布局 。 历史上 , 石泉的知县大多清正廉洁 , 且重视文化传承 。 清康熙年间 , 知“县潘瑞奇重建老街时 , 首先修复的就是文庙和武庙 。
懒游的故事|陕西石泉老街,有本“四字经”,厚道之人真的有后福
本文插图
道光二十四年 , 知县慕维城再修老街 , 在东门建魁星楼三层 , 希望石泉人才辈出 。 他重修的石泉城西门 , “秀挹西江”四个大字 , 至今清晰可见 。 正是因为历任知县对文化的重视 , 让石泉的淳朴民风中有了一份诗书的雅致 。
【懒游的故事|陕西石泉老街,有本“四字经”,厚道之人真的有后福】
懒游的故事|陕西石泉老街,有本“四字经”,厚道之人真的有后福
本文插图
年逾八旬的阮大爷祖上从湖北来到石泉 , 到他父亲阮本初时 , 阮家已是石泉桐油生意做的最大的家族 。 父亲不但会做生意 , 也爱读书 , 特别是石泉有一本书 , 是石泉人写的 , 叫作《四字经》 。 “你应他急 , 他济你贫 , 你若有事 , 他也肯行” , “恕人恕己 , 皆同一心” , 大山大河养育了山里人家 , 也赋予了他们人生的智慧 。 在石泉人看来 , 这就是做生意和做人的根本 。
懒游的故事|陕西石泉老街,有本“四字经”,厚道之人真的有后福
本文插图
因为厚道守信 , 阮本初和供应桐籽的乡亲们达成默契 , 桐籽交到油坊 , 都不付钱 , 等来年卖出掉桐油后再结算桐籽费用 。 就有一年桐籽丰收了 , 阮本初凑了差不多二十吨的桐油 , 装了两船 。 阮本初的桐油沿汉江而下 , 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 , 因为卢沟桥事变爆发 ,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 战时的汉口一片混乱 , 根本没人收购桐油 。 如果把两船桐油拉回石泉 , 逆水而上 , 需要二十个纤夫 , 在激流险滩中走两个多月 , 付出的成本要比两船桐油还高 。
懒游的故事|陕西石泉老街,有本“四字经”,厚道之人真的有后福
本文插图
最后 , 阮本初只能无奈地把两船桐油扔在了江边 , 空船返回石泉 。 当阮本初面对眼巴巴盼着他归来的乡亲们时 , 他没有做过多的解释 , 一个人默默承受了损失 。 阮本初在汉口受了损失 , 回来后千方百计用各种方法 , 通过一两年 , 把钱都还上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