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观察|从“互联网+”到“数字化”农牧产业或迎新春

第一次听到“互联网+”应该是在2015年 。
2015年 , 一夜之间 , 几乎所有企业都在疯狂地往“互联网+”上靠 , 生怕晚了就错过了一个新的蓝海 。 2019年 , “智能+”铺天盖地来袭 , “互联网+”逐步被新的概念代替 , 但仅仅一年之后 , 就被“数字化”取代 。
2020年 , 当“数字化”被提出时 , 国内对“互联网+”、“智能+”的讨论瞬间转移 。
这一幕 , 惊人的相似 。
据不完全统计 , 我国农业人口超6亿 , 农业信息化又和这6亿多人的生活习惯、工作场景等息息相关 。 农业太复杂、太庞大 , 而以生物资产为主的农牧产业其复杂程度又呈几何倍的增长 , 因此 , 农牧产业信息化的推进终究会远远慢于工信信息化 。
如果长达数十年宣讲农业信息化 , 应该只会增加民众的疲惫感 。 因此 , 我们可以把“互联网+”、“智能+”、“数字化”看作是农牧产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的阶段 。
在“互联网+”阶段 , 信息化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农民习惯“上网” 。
这是一个不严谨的说法 , 但笔者认为很贴切 , 信息化过于笼统 , 不易理解 , 那就先让农民学会上网吧 。
在“智能+”阶段 , 农牧从业者已习惯了使用电脑办公、使用手机上网 , 这当然要感谢国内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
也是在这个时候 , 信息化很有必要再往前推一步了 。
因此 , 如何借助工业信息化的成果 , 将农业生产中那些重复、繁重的劳动 , 用更加先进的自动化机械代替 , 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 比如生猪生产过程中的自动饲喂 , 实时环境监测 , 几乎已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 , 由智能化机械完成 , 并且比人工更为精准 。
2020年 , 当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叠加时 , 线上办公、远程管理成为企业生存的一剂良药 。
“数字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效率 , 将每个和生产相关的环节形成的“数据” , 进行统一的汇总、分析 , 最终针对每个环节提出调整建议 。 这给农业从业者带来最明显的改变是 , 管理者可通过数据 , 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