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艺会|永生说钱系列:王安石变法为什么要大量铸钱?( 二 )


王安石又是什么来历?他为什么能进行这样一场改革呢?
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王安石 , 字介甫 , 临川人 , 就是今天的江西省抚州市 。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出生 , 青少年时期好读书 , 记忆力超强 , 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 并跟随做小官吏的父亲到过许多地方 , 对宋朝的社会问题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 21岁时考取进士 , 其后在扬州、鄞县(今浙江宁波)、舒州(今安徽潜山)、常州等地任地方官 。
多年的地方官经历 , 使王安石体察到了民间的疾苦以及体制上的弊端 , 认识到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 。 虽然他的社会地位不高 , 但是志向远大 , 向往商朝的贤相伊尹 。 伊尹虽然最初在底层务农 , 后来还是被成汤发现并得到重用 , 最终辅佐成汤建立商朝 , 成就了一番大业 。 实际上 , 王安石后来的仕途也是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的 。
王安石37岁时被任命为提点江东刑狱 , 负责对各州监狱进行监督 , 监察判定所办的案子是否公正严明 。 半年后王安石调回京城 , 被任命为三司度支判官 , 执掌国家的财政与漕运 。
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写了一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痛论时政 , 分析了当时宋朝所面临的社会危机 , 陈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及治理办法 , 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 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思想 。 这篇文章被认为是王安石的政见宣言书 。 后世凡是致力于学习政论的人 , 几乎没有不读过这篇文章的 。
治平四年(1067)英宗驾崩 , 年轻的神宗即位后立志革新 。
神宗首先向富弼等元老重臣征询富国强兵之策 。 但是 , 这班老臣们规劝神宗 , 在二十年内不要提及用兵二字 , 神宗很失望 , 从此不再倚靠他们了 。
后来在宰相文彦博和欧阳修的推荐之下 , 神宗任命“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的王安石为翰林学士 。
第二年即熙宁元年(1068)神宗破格召见王安石入朝对话 , 请教治国之策 。 来年即熙宁二年(1069)就任命王安石为右谏议大夫 , 可以参知政事 , 这个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 从熙宁三年起 , 王安石两度出任相当于宰相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专务“经画邦计” , 推行新法 。
王安石是一位不仅有毅力、有远见 , 而且有理论、有实践的政治家 , 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端 , 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变法主张 。 但是 , 在专制的体制之下 , 再有才干的人只有得到君主的信任才能有所作为 。 那么 , 宋神宗又是怎样的一位皇帝呢?
乐艺会|永生说钱系列:王安石变法为什么要大量铸钱?
文章图片
宋神宗像
史书记载 , 神宗面对严重的危机也有强烈的变革主张 。 他为宋朝几世以来被外族欺辱而深感羞耻 , 不满宋朝积贫积弱的悲惨现状 。 崇尚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 , 并且向往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变革 , 日夜思考如何振兴大宋的方法 。
有一件事颇能反映出神宗皇帝的志向 。
当年赵匡胤曾经想要积攒两百万匹绢帛 , 赎回燕云十六州 。 如果谈判不成 , 他就招募义士换取辽兵的头颅 , 并将这些绢帛都储存在景福殿里 。
神宗曾经写有一首四言诗:“五季失固 , 猃狁孔炽 。 艺祖肈邦 , 思有徵艾 。 爰设内府 , 基以募士 。 曾孙守之 , 敢忘厥志 。 ”共有32个字 , 分别用诗中的每个字给储藏绢帛的库房命名 , 先后设立了32个库房 。 后来又积存20个库房 , 再赋五言诗四句:“每虔夕惕心 , 忘意遵遗业 。 顾予不武资 , 何日成戎捷 。 ”分贴于库房上 。 这充分体现了神宗“慨然有恢复幽燕之志”的决心 。
当神宗遇到王安石 , 就如同两位志同道合的知音走到了一起 。 从此 , 君臣二人 , 一个对对方信任有加 , 不受谗言蛊惑 , 始终如一地支持;另一位则殚精竭虑 , 矢志不移 , 以惊世骇俗的“三不足”即“天命不足畏 , 人言不足恤 , 祖宗不足法”的大无畏精神 , 一往无前 , 锐行变法 。 成就了两千多年来 , 从未有过的一段君臣佳话 。 开启了北宋中期那场历经千百年来仍然褒贬不一 , 但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