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明昂:付出努力、享受过程 | 毕业季 · 青春有你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张明昂:付出努力、享受过程 | 毕业季 · 青春有你
本文插图
张明昂
经博15 , 经济系
2018至2019年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联合培养 。 博士期间在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家》、《经济学报》发表多篇论文 , 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魏杰经济学优秀论文奖学金、经管学院志愿服务奖等 。 毕业后将就职于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
“
博士生涯是一场自我修炼 , 其价值不仅在于做好学术研究这一本职 , 也在于发现自我、提升思维这些非学术成果 。 我们要做的 , 就是付出努力、享受过程 。
来与去 , 目标与探索
当听到博士论文答辩老师宣读决议的那一刻 , 我不禁想起了6年前自己被预录取时的兴奋 。 为什么要来清华经管 , 为什么读博 , 可能是入学面试时老师经常问起的问题 , 也是我们需要一遍遍追问自己的问题 。 我想我当初的回答和大家一样 , 清华嘛 , 来了肯定错不了 。 站在毕业的当口来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 我为自己感到庆幸 。
博士毕业去做什么样的工作?我一直被这一苦苦困扰 , 入学时自己对学术研究一片空白 , 中间也几经辗转 , 最后竟然走上了学术的道路 。 之前我一直跟低年级学弟学妹们讲要早早明确职业目标和选择 , 朝着目标在博士期间做有针对性的努力(这也是导师一直教导我的) , 现在想来 , 无论政商学 , 一开始就有明确职业选择的同学固然值得羡慕 , 但像我这样的思想迷茫者也可以靠行动走出一条路(不过会曲折很多) 。 努力付出、做好本职 , 这是我的答案 。 我想这也可以称作是行动决定思想吧 , 让探索的“基层实践”带动头脑的”顶层设计” , 探索本身也是一种成长经历 。
读博是一场修炼
做学术虽然是读博期间的本职 , 但不是读博生活的全部 。 毕竟不是每个博士毕业生都去做学术研究 , 博士期间的很多研究成果也难以再派上用场 。 我把读博的“非学术“成果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批判性和质疑性 , 或者叫“科学精神” , 严格的学术训练让我们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 重新审视媒体网络、社会大众的说法 , 对于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 。 与此相关的另一点收获是学会享受心灵清净 , 与自己独处 。 在五道口的熙熙攘攘和喧嚣中享受这园子的清净 , 在人生岁月中享受这五年青春的纯粹 。 我时常会想 , 可能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 , 再难以为了一个单纯的目标做出这样的苦苦坚持了吧 。 第三 , 与优秀的人同行 。 在清华总能遇到一群优秀的同学 , 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 ,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 这是一大幸事 。 大家一方面要多和同学进行学术交流合作 , 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 这既可以帮助解决眼前困惑 , 也可以发掘潜在的长期合作者 ,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向师兄师姐了解职业发展去向和经验 , 少走弯路 。
做研究生就像坐过山车
学术永远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 , 但做研究的五味杂陈 , 做过的人体会最深 。 对我而言 , 读博士最苦恼的阶段是第三年 , 也就是从学习知识、阅读文献向写论文转变的阶段 。 没有idea、做不出结果 , 在一遍遍苦苦挣扎而未果之后 , 产生强大的挫败感 , 甚至觉得自己不该把大好时光浪费在这些无意义的身上 。 事后来看 , 这种迷茫的探索过程可能是学术过程中的常见经历 , 毕竟不是每个同学的研究都一帆风顺 。 而我们需要做的 , 就是坚持熬到这些痛苦探索和努力开花结果的那天 。 学术研究的乐趣在于探索新知的新鲜感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 实现后者是明显困难的 , 其更多是成功者事后的自我加持 。 因此 , 学术研究是一个苦乐交替不断循环的过程 , 在每篇论文中都有这种经历 , 从这个角度讲 , 我觉得自己对学术的热情是“间歇性”和“周期性”的 。
推荐阅读
- 旅游|江苏“最有潜力”的城市,经济增速远超无锡,曾与苏州、扬州齐名
- 中国经济导报网|专注服务高空项目 中龙能源备受好评
- 天蝎座|最有经济头脑的三个星座,金牛座眼光毒辣,天蝎座深思熟虑
- 经济观察报|每个心中都有一条唐人街
- 彩妆|“颜值经济”潮起 彩妆集合店亮相
- 经济日报|愿世间美好与吾爱环环相扣
- 雨融YUKON|建国时最重要的省会:如今经济却中部倒数,还常被人觉得没存在感
- 河南|河南一城市“太幸运”,省内经济排名倒数,却被10亿机场“选中”
- 旅游|福建“最具黑马相”的城市,经济即将突破万亿,有望跻身新一线
- 每日运势风水|阴历几月出生的人,生意兴隆,事业吃香,经济实力一年比一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