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历史剧|欧美历史剧题材偏向“大女主”风格
在欧美国家,历史题材一直是影视剧市场的宠儿。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被改编后搬到大小银幕上,往往会成为颁奖礼上的赢家。在这样的背景下,聚焦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凯瑟琳大帝》和讲述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平的《王冠》系列取得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人们总是乐于将两部“大女主”历史剧做对比。两部作品展现主角魅力的方式完全不同,将女王故事中的权谋宫斗呈现出两种风格。
文章图片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故事从不缺乏关注,早在1934年就被好莱坞搬上银幕,而去年HBO也播出了《叶卡捷琳娜大帝》。相比众多影视改编,《凯瑟琳大帝》则显得与众不同——它更加轻松诙谐,甚至夹杂黄腔。剧中角色更注重喜剧表现效果,最为典型的要属脾气乖戾的沙皇彼得三世(尼古拉斯·霍尔特饰)。只有艾丽·范宁饰演的女主角凯瑟琳(叶卡捷琳娜二世)保持了女王风范,因为历史上的凯瑟琳大帝是名副其实的“大女主”。她的开明君主专制,为该剧提供了更多紧张刺激的素材;她对现代文明的拥护让这个角色也更加契合当代观众的口味。虽然同样是女主角打怪升级的套路,但叶卡捷琳娜二世展现出了浓厚的理想主义气息——她在学习异国宫廷生存之道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教化异域的独特魅力。
虽然轻快的叙事节奏让这部剧脱离了传统历史剧的情节拖沓,但过于诙谐热闹的氛围又让其失去了宫廷题材的剧情张力。剧中过于简单的冲突设置也丧失了宫斗戏本该拥有的精彩。例如,为凸显凯瑟琳大帝对现代文明推广所作的贡献,将俄国旧贵族简单粗暴地设定为蒙昧、落后、野蛮的刻板形象,缺乏对其根源的讨论。这样的闹剧底色,与严肃的历史事实难以兼容。就连创作人员自己都承认虚构的成分远多于史实再现。
剧情设计存在太多历史失真,对于俄国和瑞典的战争描述与史实有明显出入。早在彼得一世统治时期,瑞典人就已经输掉这场战争并且失势了。对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而言,诙谐的喜剧风格降低了剧情的理解难度。但对于熟悉历史的观众而言,这样的改编未免过于失真,完全没有彰显出凯瑟琳大帝崛起的“大女主”气魄。相比较而言,此前俄罗斯制作的《叶卡捷琳娜大帝》似乎更符合大女主历史剧的标准。
另一部展现女王生平的《王冠》则有着截然相反的口碑与评价,演员表演和情节设置都保持了应有的水平。而王室秘闻这一本身就自带神秘属性的题材,让该剧自播出以来就备受关注。据说这部剧经过了英国王室的严格“审阅”和删减,但这并没影响剧集的精彩。即使在第三季更换了几乎所有主演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整体水准。
《王冠》中的英国女王,也是与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样具有份量的大女主,剧情套路同样是打怪升级——女王一步步稳住自己的权力,在矛盾冲突中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但这部剧显然更加尊重历史,虽然没有完全契合史实,但也较为妥帖地反映出英国女王在时代变局中的自我调整。这跟在历史信息上完全失真的《凯瑟琳大帝》形成了鲜明对比。
《王冠》采取单元剧的方式将不同的主题和历史事件进行了巧妙串联,让女王的家人、走马灯似的首相、各个绯闻当事人都能有出场发挥的空间。这使得剧情整体的层次感更强,角色塑造也更为丰满。而出彩的配角不仅没有削弱女王的风采,反而衬托出了角色的强大——女王对家庭关系、公共危机的处理得以完整呈现,一位女性领导人的头脑与手腕跃然于荧屏之上。
海外历史剧中的大女主角色,往往需要自带光环的人物原型。但是借帝王形象突出大女主魅力往往会有一个先天缺陷——用王权帝制和精英视角来为女性主义背书,免不了让角色背上“靠男人上位”的指责。而《凯瑟琳大帝》和《王冠》都没有回避历史限制,这一点值得国内历史题材创作者好好学习。但两者各自的处理方式呈现出的不同效果,也值得国内同行反思:喜剧化的《凯瑟琳大帝》让女主的价值观输出更像是天真的政治宣言;《王冠》的正剧风格和单元剧设置,则更能凸显角色本身的自我调整和成长,当然也更考验观众的耐心。相比之下,尊重历史的《王冠》似乎才是一部历史剧该有的样子,在重现女王崛起之路、展现“大女主”魄力上,剧情设置应该少一些戏谑,多一份严谨。(作者:庄沐杨,系香港科技大学文学博士)
推荐阅读
- 欧美星云|她的俏丽让人心动,超模亚历桑德拉·安布罗休现身马里布
- 欧美星云|她的魅力不一般,女星霍莉·威萝尼伦敦街头优雅拍照
- 蓝汐|平价效果不输欧美日韩大牌,10款好用不贵的护肤品推荐
- 时尚点游戏|现在有了这时髦“欧美鞋”,随意搭配都显高瘦美,之前是没钱打扮
- 灵药|《爱情与灵药》编剧将自编自导一部有关新冠疫情题材的电影
- 伊慕尚品|夏季配搭|公主袖热潮席卷欧美、韩国5大贴士帮你遮手臂显瘦
- 八卦拼盘|小时候拼可爱,长大之后拼化妆,欧美女明星们小时候对比照曝光
- 紫金|《隐秘的角落》朱朝阳原型是紫金陈
- 像素之源|灰色礼服自然垂下,性感与优雅同在,蒂塔·万提斯欧美古典风美人
- 萌女神|学会利落增高4部曲,让气场全开,155身高“萝莉”挑战欧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