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十二年|又不爽爽快快地死?,费孝通:为什么中国人既不痛痛快快地活


读史十二年|又不爽爽快快地死?,费孝通:为什么中国人既不痛痛快快地活
文章图片
本文所谈的过日子与过渡心理 , 看似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同身受的、再普通不过的生活态度 , 细想之下却触及了中国文化中最底层的文化心理 , 即:模模糊糊 , 马马虎虎 , 顺应天命 , 被动地承受年岁的轮回 。
此时 , 作为人类学家的费孝通并没有以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话语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正名 , 而是明确地对其做出了批判 , 并以西方人主动选择生活、改造世界、批判进取的精神鼓励中国人锐意奋起 , 不再麻木不仁 。 只有如此 , “他才能在这世界上做自己的主人” 。 文化的基因往往惊人地持久 。
本文写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 彼时国人已初历现代化 , 且困于战乱之中 。 今天中国已经丰裕富强 , 但文中所说的“过日子”“过渡心理”“被动承受”的心态却依然在我们心理的深层激起回响 。 文章选自《费孝通全集》第三卷 , 仅代表作者观点 , 特此编发 , 供诸君思考 。
原文名:过年、过日子与过渡心理
读史十二年|又不爽爽快快地死?,费孝通:为什么中国人既不痛痛快快地活
文章图片
△费孝通先生(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我时常问自己: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既不痛痛快快地活 , 却又不爽爽快快地死 , 不生不死地蛰伏着有什么意思?当我耳边听到大家在说“过年”时 , 才恍然领悟了我们古老文化中沉痼似地积着个牢不可拔的“过渡心理” 。
在日常的用语中 , 生活就是“过日子” 。 逢年逢节大多希望如轻舟已过万重山一般又轻快又不留恋地度过了我们这一辈子的生命 。 假定命运不好 , 一路没有好风 , 这一堆日子怎样打发开 , 自然会成为一项使人度日如年的担负了 。 可是这种人却从不想自动地把重荷卸下来休息一下 , 或甚至直截了当把它抛入深海 , 他们似乎很认真地把这个担子看成了无可奈何的累赘 , 做人是一项责任 , 是一种不必有权利的义务 。
每过一节 , 每过一年 , 不免自相庆幸 , 好像远征队伍又攻克了一个城市 。 要不然为什么我吃年夜饭而不吃年中饭?我们的得意处不是在结束了一场事务 , 所以除夕才值得我们的欢宴么?新年对我们似乎是另一个沉重任务的开始 , 习俗上不是常用禁食、不会客等淡漠的心情来接受的么?
读史十二年|又不爽爽快快地死?,费孝通:为什么中国人既不痛痛快快地活
文章图片
Enjoylife一句是译不出的 , 也不易为中国人所了解的 。 我们是老和尚在古庙里暮色沉沉中撞着铜绿的晚钟 , 他怎能梦想有少女们在红日初升晨曦缭乱里放声髙歌?在她们人生是个难得的机会 。 想!在这个悠悠无垠的大宇宙里怎样的侥幸而我有这瞬息的存在 。 生命既不可久 , 何必求它淹留 , 只要能在这瞬息的存在中充充分分地活它一下 , 也就不辜负上帝给我这一点恩惠了 。 不久我又得还到这无知的大地 , 再来时不知在哪时 , 要是在这一生虽有了做人的机会而并没有痛快地做个人 , 不是一件最可遗憾的事么?伦敦市繁华的中心叫Piccadilly , 我想若把它译作“片刻蝶恋”就很能表示他们那种不放松人生的态度了 。
“过日子”的生活态度若是细细加以分析 , 实在既不是厌恶人生 , 甚至也不能说对人生取什么消极的反应 。 若是一个人觉得人生是个痛苦 , 他若不喜欢痛苦和不相信痛苦是得到快乐的手段时 , 人生对他也就失去了引诱 , 于是假若他有一些勇气的话 , 自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舍弃这个累赘了 。 求超脱的人决不能拖着得过且过的过渡精神 , 他在白茫茫一片的雪地里 , 看不到埋伏着的火山;他在汹涛滚滚的大海中 , 望不见万花竞艳的岛国 , 他应是死了心的 , 他有的是厌恶和消极 , 求个“一切皆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