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波西米亚狂想曲:见证传奇诞生的背后故事,再现皇后乐队的经典( 二 )
在挤满了7.2万人的温布利体育场中精彩上演的“拯救生命”大型摇滚乐演唱会上 , 皇后乐队再次演绎了一场传奇表演 , 这七万两千人一起拍着手跺着脚 , 一起高声唱着同一首歌 , 仅在电影中看到就已经让我热血沸腾 , 很难想象当时在现场的人在感受着怎样的一种震撼!
而那时候 , 距离佛莱迪的离去已经时日无多 , 已经得知自己身患艾滋病的佛莱德 , 将毕生所有的热情与热血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摇滚乐 。
为什么如此热爱?或许正如佛莱德在电影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四个社会的边缘人 , 相互之间又格格不入 , 我们创作是为了其他和我们一样的人 , 为了那些无所依靠的人 。 ”
《波西米亚狂想曲》的幕后故事这样一部收割各大奖项的经典电影 , 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呢?它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书籍《波西米亚狂想曲》是记录拍摄的皇后乐队奥斯卡获奖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幕后故事和拍摄过程的官方电影内幕集 , 这本书不仅是对于这部电影的珍贵记录 , 更是一次致敬经典的完美纪念 。
皇后乐队的两名成员布莱恩·梅和罗杰·泰勒不仅全程参与了电影的拍摄 , 更是为这本《波西米亚狂想曲》内幕集撰写了前言 , 他们曾亲身经历过皇后乐队的辉煌 , 如今又亲眼见证了《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诞生 , 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不仅是纪念 , 更是一项挑战 , 既要保持公正、真实 , 又要去艺术化地表达 , 更要帮助几位主演“成为”他们自己 , 共同缔造新的传奇 。
对于一部成功的电影来说 , 选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 作为饰演主角佛莱德·摩克瑞的演员人选 , 更是至关重要 。
在饰演乐队成员的四位演员中 , 饰演佛莱德的拉米·马雷克 , 可以说是从外形和长相上与人物原型最不相像的一个 , 但是却让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 , 他本人也因此而荣获诸多大奖 , 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真实的佛莱德出生于一个信仰拜火教的移民家庭 , 父母都是孟买古吉拉特邦的帕西人 , 在佛莱德17岁时 , 一家人为逃离桑给巴尔革命而搬到了英国 。
无独有偶 , 佛莱德的扮演者拉米也是在一个移民家庭中长大 , 不同的是 , 拉米一家是从埃及搬到了美国洛杉矶 , 而他出生的那一年 , 恰是皇后乐队推出冠军单曲Under Pressure的时候 。
拉米在长相上与佛莱德可以说相去甚远 , 为了演绎好这个角色 , 他在拍摄之前就对于角色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 用自己所有的努力去体会人物 , 从生活到舞台 , 甚至细致入微到每一个小习惯小动作 , 于是 , 我们看到了佛莱德在大荧幕上的“复活” , 艳丽的、敏感的、自信的……
真实的佛莱德的个人色彩是极其鲜明的 , “风骚的走位 , 精简的装备 , 自信的表情 , 饱满的步伐 , 还有那鲜艳的红领巾”几乎成了乐迷们对他的一致评论 , 然而佛莱德却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即使你被成千上万个人爱 , 却依然是世上最孤独的人 , 而由此带来的绝望更加可怕 , 因为很难让人理解 , 你竟然会很孤独……”而拉米将这样光鲜又孤独的佛莱德、自信又绝望的弗莱德 , 每一面都呈现出了最精彩的荧幕诠释 。
对于乐队另一位成员布莱恩·梅的扮演者格威利姆·李来说 , 原型人物亲自到场看他拍摄不仅没让他感到紧张和害怕 , 反而是给了他更多的支持和自信 。
布莱恩非常热心地对格威利姆讲述着他当时在这个场景里演奏这首曲子的心情和演奏技巧 , 让格威利姆对角色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
而罗杰·泰勒的扮演者本·哈迪则是通过非常细心地观察 , 发现鼓手在演奏时都有一种专属于自己特色的“击鼓脸” , 这个发现让本·哈迪的演绎更加惟妙惟肖 。
正如本所说:“我们的身材和声音完全不一样 , 但我的工作不是模仿他 。 我在这部电影中所要做的是尽我所能把他最强烈的内在表现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