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黄章“退出”魅族,为什么是众望所归?( 二 )


在黄章的带领下 , 魅族站在了聚光灯下 , 成为了一家有潜力成为大厂商的公司 。 2010年是魅族光辉历史的顶点 , 如今回顾起来 , 也是走向衰落的开始 , 这一年 , 黄章决定隐退 , 两年后 , 小米诞生了 。
接下来的几年 ,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开启一片混战 , 魅族却没能进一步壮大 , 后来者反而居上 。
2012年 , 小米出货量达到719万台 , 魅族为100多万台;2013年小米的目标为2000万的时候 , 魅族手机的出货总量仅为200万台 。
2014至2015年 , 机海战术开启 , 魅族先后成立了子品牌魅蓝和魅族Pro , 主攻年轻人群和高端市场 。 但在其他厂商抛弃这一策略 , 主攻精品的时候 , 魅族却没能完成转型 , 上千家门店开始成为累赘 , 魅族Pro7因为故障和Bug成为被消费者诟病的对象 。
【魅族|黄章“退出”魅族,为什么是众望所归?】这时候 , 被寄予救世主厚望的黄章 , 宣布复出 。
但是黄章并没能把魅族拉回正轨 , 经过一番组织架构调整之后 , 黄章直接砍掉了魅蓝 , 魅族在市场上的销量进一步缩水 。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赛诺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18年1月~11月 , 魅族品牌整体出货量为907万台 , 其中11月份仅47万台 , 同比下滑65% 。 相比2017年近2000万台的销量 , 几乎腰斩 。
魅族|黄章“退出”魅族,为什么是众望所归?
本文插图

两年过去 , 这一下滑的状况并没有得以扭转 。
IDC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报告显示 , 华为以42.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 vivo(18.1%)、OPPO(17.8%)分列二、三位 。 小米以10.6%的份额位列第四 , 苹果第五 , 份额为7.6% 。 而魅族被归为其他品牌 , 一季度总体市场份额不足华为的十分之一 。
魅族掉队了 , 这家起步较早的手机厂商 , 曾经赶上了时代的际遇 , 及时转型做智能手机 , 开启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混战 , 遗憾的是 , 却没能在这场战争中胜出 。
2、定位摇摆
探究一家公司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很多种 , 若归结魅族掉队的原因 , 一方面是方向失误导致的外部压力 , 另一方面是人才战略的失策导致的管理内耗 。
从魅族Pro7的败北开始 , 魅族似乎就开始摸不准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 。
在智能手机厂商开始做全面屏手机的时候 , 魅族想做双屏幕手机;在小米6和荣耀10占据主流的2500元价位机型的时候 , 魅族推出魅族15 , 定位2499元 , 配置落后 , 屏幕还是上一代非全面屏 , 且这一机型还是黄章从2017年2月就开始说的“梦想机” 。
几度回归的黄章 , 在对待魅族的策略上摇摆不定 。
2015年 , 小米是行业内的新星 , 黄章“开骂”小米 , 却也离不开小米 , 不仅在营销上与小米捆绑 , 在产品生态上也开始学习小米 , 魅族推出魅蓝 , 一如小米推出红米 。
学习小米之后 , 魅族又开始模仿起OPPO和vivo , 以机海战术来争夺线下市场 , 开拓千家线下门店 , 频繁开发布会 , 还从vivo挖来了一位产品总监 , 负责魅族2016年的产品规划 。
魅族|黄章“退出”魅族,为什么是众望所归?
本文插图

这段时期 , 魅族几乎每一年的策略都在发生变化 。 2017年 , 这个模仿对象变成了华为 , 在魅族高级副总裁杨柘主导下 , 魅族的定位转变为高端机 , 魅族Pro7价格为2880起 , Pro7Plus价格为3580起 , 但其相对较高的价格却没有打造出相应的产品 , Bug问题频频被用户投诉 。
“梦想机”是黄章的希望 , 在他看来 , 只有打磨好一款好产品 , 才能让魅族重新拉回正轨 , 但是“梦想机”没能完成这个梦想 。
产品定位摇摆之外 , 管理问题也是魅族的困境 , 魅族没能留下人 , 也没能用好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