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挥之不去的梦魇——肺结核的卷土重来( 三 )


其实这项工作他们进行了 13年之久 。 1920年两人又发表一篇论文 , 说明该菌在培养基中繁殖到230余代后 , 对任何动物如豚鼠、家兔、牛、马、羊及猴等 , 均不能使其致病 , 但能产生免疫力 。 至此 , 结核疫苗研制成功 。 为纪念卡介两氏的功绩 , 故称该菌为卡介苗 (Bacillus Calmette Guerin ,BCG) 。
自动物实验成功后 , 卡介苗很快就被应用到了临床上 。 1921年7月起 , 一位母亲因结核病而去世的婴儿成了卡介苗的第一位服用者 。
在随后的观察中 , 该婴儿生理状况正常 , 没有感染肺结核的迹象 。 从此之后 , 卡介苗就被广泛地应用到结核病的预防上 。 到1930年时 欧洲总共有超过21万名婴儿口服卡介苗防疫 。
就在人们群情激昂地去接种卡介苗的时候 , 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 了 。 在德国吕伯克市的一家托儿所里 , 有249名幼儿口服了卡介苗 , 当时情况正常 。 但几个月以后 , 其中竟然有73人因全身结核病而死亡 。 事情发生后 , 引起了公众极大的恐慌 。 经过当局组织科学家对事件进行认真调查后发现 , 在死者的身体组织里和剩余的卡介苗中 , 发现了相同的毒性结核菌 。 经多方面证实 , 这株“毒苗”是卡介苗制造所里保存的一个结核菌样品 , 可能是工作人员的失误 , 误将此毒性菌苗混入了卡介苗当中 , 从而引发了悲剧 。
澄清事实后 , 尽管还有许多人对卡介苗敬而远之 , 但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 , 真正的卡介苗是预防肺结核的有效疫苗 , 接种过卡介苗的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结核发病率 , 比没有接种过的同龄人群结核病发病率减少80% , 其保护作用可维持6~10年 。 迄今为止 , 全世界已经有亿万人接种了卡介苗 。
5
卷土重来和新的挑战
长期以来 , 人们就注意到结核菌在土壤里能被快速地杀死 。 于是 , 有的科学家就尝试从土壤中提取相关的微生物进行研究 。 1939年至1943年间 , 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赛尔曼?瓦克斯曼(Selman A. Waksman)和他的博士生阿尔伯特?萨兹(Albert Schatz)等人在医药巨头默克公司的资助下 , 开始了从土壤微生物中提取抗生素的研究 。
1943年10月 , 萨兹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 , 即从灰色链丝菌中提取出的链霉素 。 经过一番验证后 , 萨兹发现链霉素能有效地杀死结核杆菌并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 于是 , 一些诊所的医生开始尝试使用链霉素治疗肺结核病人 , 结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 。 1944年 ,美国和英国开始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 证实链霉素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 它随后也被证实对鼠疫、霍乱、伤寒等多种传染病也有效 。 1946年2月22日 , 瓦尔克曼正式宣布了链霉素的发现 。 从此 , 人类开始了战胜肺结核的新纪元 。
20世纪50年代以来 ,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特效药物的相继合成 , 更令全球肺结核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 。 其中异烟肼的问世使得化学预防成为现实 。 这样 , 卡介苗、链霉素以及化学预防相结合 , 是人类在与肺结核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 , 一度使得肺结核无容身之处 。 美国科学家甚至宣称要在20世纪末彻底消灭肺结核 。
于是 , 肺结核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 以至于许多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制定专门的肺结核防范政策 。 人们忽视了一个事实 , 虽然直接患有结核病的人确实减少了 , 但可以导致肺结核的其他疾病却日益泛滥 。 如艾滋病患者因为免疫功能的丧失 , 感染肺结核的几率为正常人的30倍 , 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是死于肺结核 。 随着艾滋病的日益蔓延 , 肺结核也就死灰复燃了 。 而且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一些结核菌产生了抗药性 ,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防治结核病的难度 。
就在20世纪90年代 , 一度沉寂的肺结核宛若幽灵复活 , 又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猖獗起来 。 仅1995年一年 , 全世界就有300万人死于肺结核 , 是该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 , 大大超过了肺结核流行的1900年 。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7年发布的相关数据 , 全球共有927万结核发病病例 , 其中亚洲占55% , 非洲占31% , 是肺结核的重灾区 。 2007年病例数排名前五位的国家是印度(200万)、中国 (130万)、印度尼西亚(53万)、尼日利亚(46万)和南非(46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