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中国移动“2G即将清频退网”,是真的么?( 三 )


比如中国移动的物联网专网 , 就是依托4G网络 , 全国集中建设的 , 它同时具有以下特点:
1 , 拥有独立的号段(147) , 号码位长为13位(个人用户是11位);
2 , 核心网由集团公司在集中化基地统一建设和管理;
3 , 由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2010年在重庆成立)集中运营 。
用集中的物联网专网以互联网化的方式发展物联网业务 ,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的布局是很清晰的 , 而且也是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 。
然而 , 时至今日 , 仍然有很多新发展的物联网客户 , 依然使用着11位的人联网号码 , 甚至是2G的物联网卡?
其原因在于:
在利益和压力的驱动下 , 各地企业将物联网业务作为业务增长点和发展重点 , 都非常关注物联网业务的规模化发展 。
然而 , 物联网专网采用集中方式统一运营 , 在资费标准、商业模式、合同条款等方面对一线的个性化需求响应能力较弱 。 如果客户不认同物联网专网统一定义的规则 , 一线自己能控制和定义的人联网网络反而更容易快速响应客户 , 发展业务 。
同时 , 2G网络使用的是低频段 , 覆盖效果好;而在4G发展前期 , 覆盖难以达到2G的密度 , 如果客户需要覆盖的位置恰好没有4G覆盖 , 或者4G覆盖存在一定的盲区 , 2G就成了唯一可选的网络 。
客观来说 , 物联网专网的建设和发展还是很快的 , 但是当网络能力跟不上市场需求 , 运营规则无法满足一线诉求的时候 , 靠什么来发展物联网业务呢?难道干瞪眼看着市场被抢?
在此期间 , 是中国移动发展2G物联网的第二波浪潮 。 各地风起云涌开展的物联网业务 , 标准化的大规模的企业客户发展跑在物联网专网上 , 而碎片化、属地化发展的物联网业务中 , 很多对个性化和灵活性有特殊的要求 , 这样的业务如果4G网络一时难以支持 , 就继续由GSM网络搞定 。
停止发展2G物联网需要一定条件 如今已经进入5G时代 。 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 , 5G无论是在无线侧还是核心域 , 都更多地考虑到了物联网的需求场景和技术特性 。
那么 , 在通信网络不断演进的情况下 , 还需要再发展2G的物联网么?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在3G和4G时代 , 2G物联网依然在不断发展 , 既有其历史原因 , 也存在市场的合理性 。
其一 , 是集中化运营不能满足一线拓展业务时对灵活性和自主性的要求;
其二 , 是网络覆盖程度不能满足客户需要 , 专门做覆盖的话 , 经济效益又比较差 。
这些 , 都是省公司和一线实实在在面对的问题 。
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还要继续压任务 , 而2G网络的低速数据通信还可以满足物联网客户的连接需求 , 如何完成现有2G网络的物联网用户清退?谁又能确保2G网络上不会有新增物联网客户?
而如果这两步都没有完成 , 2G的清频退网又从何谈起?
所以说 , 如果真要做到不再发展2G物联网客户 , 就需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想办法 。
在供给侧 , 就是要做提升物联网专网在运营方面的能力 , 优化物联网专网与一线营销服务部门的协作流程 , 尤其是对属地化运营的支撑能力;就是要加快4G和5G的发展 , 引导和调整更多的存量物联网客户由2G转到4G、物联网专网和5G上来 , 减轻2G网络的压力 。
在需求侧 , 就是要提升物联网业务的需求标准化程度 , 科学发展物联网业务 。 面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 有的时候需要对客户进行引导 , 有的时候需要与生态合作伙伴联合 。
客观来说 , 一线也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合理、都要满足 , 如果能进一步精细化管理 , 企业的效益还能进一步提升 。
理论上都明白网络演进的必然趋势 , 都认可2G已经发展到中后期 , 未来会像模拟网一样告别历史舞台 。
但是在现实操作中 , 如果不解决实际问题 , 那么无论上面出什么政策 , 下面就会有相应的对策 , 短期自身获得安全 , 长期企业沉积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