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史杂说|将帅不和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看看邲之战中晋的失败就知道了


兵史杂说|将帅不和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看看邲之战中晋的失败就知道了
文章图片
经过楚庄王的励精图治 , 楚国势力已全面崛起 , 并对晋已经占有一定的优势 。 但他心里清楚 , 要真正号令中原诸侯 , 光征服陈、蔡等国是远远不够的 , 而必须从军事上战胜晋国才能实现自己的夙愿 。 于是他积极伺机寻求与晋开战的时机 。 与此同时 , 晋国也不能容忍楚国势力重新弥漫于中原的局面 , 要为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而奋斗 。
当时郑、宋等国夹在晋、楚势力之间 , 对哪一方也不敢轻易开罪 , 只好两面讨好 , 以求自保 。 尤其是郑国 , 位于中原腹心四战之地 , 处境更是微妙 。 对晋、楚双方都是旋服旋叛 。 公元前598年郑再次归服于楚 , 同年夏郑与楚、陈两国国君在陈邑盟会 , 但不久它又权衡利害 , 主动向晋国请和 。 楚庄王深知郑在争霸全局中的重要性 , 决定对郑用兵 , 以彻底征服郑国 , 完全控制这一战略要地 , 并进而封锁黄河 , 阻晋南下 。 于是楚庄王以郑通晋叛楚为罪名 , 在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春亲率大军攻伐郑国 , 就此拉开了晋、楚邲之战的序幕 。
兵史杂说|将帅不和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看看邲之战中晋的失败就知道了
文章图片
【兵史杂说|将帅不和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看看邲之战中晋的失败就知道了】是年六月 , 郑国都城在被围数个月后 , 因得不到晋军的及时援助 , 虽经坚强抵抗 , 但终于为楚所攻陷 。 郑襄公肉袒牵羊向楚庄王谢罪请和 。 庄王左右大臣建议乘机灭郑而并吞其地 。 庄王则认为楚若灭郑 , 其政治影响对楚不利 , 遂从争霸战争的全局出发 , 答应了这一媾和请求 , 下令退兵30里 , 派使臣与郑盟 , 郑国以襄公弟子良入楚为质 。
郑国是晋进入中原的通道 , 晋国自然不能允许楚国控制这里 。 所以当楚围郑二个月后 , 晋景公就委任荀林父为中军元帅 , 率军救郑 。 然而晋军发兵已延误战机 , 进军又不迅速 , 所以当郑与楚媾和的消息传来时 , 晋军才抵达今河南省黄河北岸的温县地区 , 陷入了战略上的被动 。
兵史杂说|将帅不和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看看邲之战中晋的失败就知道了
文章图片
在决定下一步军事行动方案之时 , 晋军内部发生了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执 。 荀林父认为郑既已降楚 , 晋军再去救郑就失去了意义 , 所以主张暂时不渡黄河 , 勒兵观衅 , 待楚军南撤后再进兵 , 逼郑附己 。 上军主帅士会赞同荀林父的意见 , 强调兵只可观衅而动 , 楚军当时正处于有理、有利、有节的优势地位 , 现在同它作战对晋不利 , 主张另待时机 , 再树霸权 。 他们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 , 但是却遭到中军副将先穀的坚决反对 。 他认为晋之所以称霸中原 , 是因为军队勇武 , 臣下尽力 。 如今失掉郑国 , 称不得“力”;面临敌人而不战 , 称不得“武 , 若是在我们这些人手上失掉霸主地位 , 还不如去死 。 并强调“成师以出 , 闻敌强而退 , 非夫也” 。 在这种好战心理的驱使下 , 先穀遂不顾荀林父的军令 , 擅自率其部属渡河南进 。 他这种行为严重干扰了晋军统帅中枢的有效指挥 。
兵史杂说|将帅不和造成的后果有多严重?看看邲之战中晋的失败就知道了
文章图片
先穀擅自渡河的事件发生后 , 晋下军大夫荀首即认为这么做必败无疑 。 这时司马韩厥就向荀林父建议道:先穀以偏师攻敌 , 势必招致危险 , 您身为元帅 , 对此是负有罪责的 。 还不如命令全军渡河前进 , 这样 , 即使是打了败仗 , 责任也是由大家共同承担 。 荀林父犹豫不决 , 最后被迫下令全军南渡黄河 。 晋军渡河后进至邲地 , 背黄河列阵 。
楚军闻知晋军渡河 , 内部也出现了战与不战的分歧 。 令尹孙叔敖主张见好就收 , 及时撤兵 , 不与晋军作正面冲突 , 而宠臣伍参则认为晋军内部将帅不和 , 士气低落 , 可战而胜之 , 故建议楚庄王同晋开战 。 楚庄王采纳了伍参的意见 , 打消南撤念头 , 转而率兵向北推进 , 抵达管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