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圈里那些事Y|直播的进击( 七 )


这在直播时代完全行不通 。 直播以主播个人信誉背书 , 发货晚、不出货及质量问题 , 都会影响主播的声誉 , 主播下次就不会再合作 。 而几乎每一个供应链基地 , 都遇到过与商家的磨合乃至摩擦问题 。
2019年 , 一个皮鞋商找到应华明带货 , 应华明反复跟他说“要配合好” , 有多少货就卖多少 , 不要超 。 皮鞋商说“肯定完全配合” 。 鞋子直播了几次 , 每天销售700~800双左右 。 皮鞋商看到销量不错 , 就连夜生产了5000双备货 , 但之后却发现应华明停播了该产品 。 皮鞋商找到应华明质问 , 应华明很无奈 , 说:“我叫你备货了吗?”对方说:“你没叫我备 , 但你不是说要配合好吗?”“他们理解的配合 , 还是要备好多少货 。 ”应华明说 。
直播的效率不仅关乎速度 , 也关乎频次与数量 。 为了争夺流量 , 主播播出的款式保持着高频率更新 , 尽可能不重复 。
科技圈里那些事Y|直播的进击
文章图片
新禾联创园区内 , 一个家纺商家组建的供应链基地正在直播
这是应华明无法连续直播鞋商的那款鞋的最重要原因 。 以羽绒服为例 , 过去应华明每年新开发约100多个款 , 筛选到最后剩30~40款 , 直播带货几乎每一场都有这样的体量 。 另一家集美直播基地的负责人马奎也说 , 如果是跟大主播长期合作的品牌 , 每月至少要更新两次 , 每次100款左右 。 一场直播中 , 新款要占50%~60%的比例 。
与传统批发模式相比 , 直播带货的总体量大 , 而单品的量小了 。 款多、量小 , 对服装的更新设计与柔性生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高频度更新下 , 很多款式常常售罄 , 订单量远超商家备货 , 商家要在电光火石之间就决定能否加货、能加多少 , 工期还要尽可能短 。 如果战线拖得长 , 款式就会被模仿 , “最长不超过半个月” 。
面对是否加货的抉择 , 很多商家会犹豫甚至拒绝 。 直播间很多是冲动消费 , 30%~50%的退货率都是正常的 , 如果退货率高 , 会形成库存积压 , 有巨大风险 。 顾桢杰说 , 部分中小MCN会有刷单行为 。 曾有一个商家一场备货100万 , 主播卖了500万 , 商家一高兴 , 硬是加急赶工做了400万的货 , 最后退货率超过80%——很多货品是带货MCN刷单购买 , 赚取了佣金 , 而商家还要承担退货运费 , “这种情况下商家是会死掉的” 。 镜子的另一面是 , 也有商家“打肿脸充胖子” , 在面对主播是否加货的问询时信誓旦旦 , 最后加货赶工时在面料上作假 , 退货率非常高 , 最后也因库存积压倒闭 , 影响了主播的信誉 。
这种情况下 , 人与货 , 就像是博弈的两端 , 不停地互相筛选考察 。
商家会在支付的佣金里设置退货率限制 , 机构和基地则会拉黑一些配合不佳的商家 。 大浪淘沙中 , 行业正逐步形成一种“良币驱逐劣币”的趋势 。 “直播把整个行业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 ”应华明说 。
与MCN相比 , 商家数量更多 。 直播更考验其快速响应、生产周期、库存仓储以及设计更新能力 , 对其生产环节的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 在直播的带动下 , 很多厂商做数字化转型 。 夏恒说 , 直播刚兴起时 , 他与杭州出货量前10的品牌商打过交道 , 对方当时都是在本子上用笔记录 , 每天拉微信群对接 。 而近两年 , 这些商家都把仓库从人工点货升级为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 有一键代发货能力 。
即使这样 , 目前真正能跟上直播带货节奏的商家也并不多 。 很多MCN机构与供应链基地的运营方式是不断地增加新供应商 。 一个供应链基地合作过的商家数量 , 少则数百家 , 多则上千家 , SKU(库存单位 , 指单品)常常过万 , 而且还在不停地增长 。
科技圈里那些事Y|直播的进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