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从《少年之名》84 位选手、50 家公司,透视选秀“终局”( 二 )


《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的优秀"师资"聚首、16档不同类型选秀节目选手扎堆"回锅" , 《少年之名》重新定义了"选秀" 。
不是素人选秀 , 而是"秀粉"之战 。
对于观众而言 , "回锅"选手辨识度更高 , 同时也是话题中心 , 给素人造成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同时 , 在采取民选制度的《少年之名》中 , 自带粉丝的选手占据先天优势 。 在@少年之名2020官微公布选手的转发评论区 , 李希侃的评论以3.7万的超高点赞数排在第一位 , "胡文煊萝卜大队"是唯一上热转的粉丝个站 , 转发量比大部分参赛选手更多 。 尤其是"偶青创"系选手 , "秀粉"经历了多档选秀节目 , 对打投机制也颇为了解 。
大公司"锁定"出道位 , 新玩家突围战
2020年初传出的一份"招商PPT"显示 , 《少年之名》合作公司除了乐华、觉醒东方等选秀节目"常客" , 还有《创造营2019》第二名何洛洛所在的原际画、TFBoys所在的时代峰峻 , 以及前大股东为王思聪的香蕉娱乐 。
据统计 , 《少年之名》选手背后的经纪公司超过40家 。 其中 , 以乐华娱乐、觉醒东方、亚歌文化、黑金计划、匠星娱乐为代表的偶像经纪公司已向多档选秀节目输送练习生 , 并且多位旗下艺人顺利出道 。
而最早入局选秀造星的"老牌玩家"们这次也大多有备而来 。 乐华旗下的胡文煊、苏勋伦都是大热的"回锅"选手 , 匠星娱乐的林陌也是实力、人气兼具的出道位有力竞争者 。
大公司的高人气选手几乎已锁定几个出道席位 , 因而 , 对于新锐经纪公司、跨界影视公司来说 , 《少年之名》是一场突围赛 。
创造力娱乐、新华贝易都是第一次露面选秀节目的公司 , 前者由罗志祥和经纪人共同开设 , 后者的大股东是周笔畅的个人经纪公司北京贝易文化 。
以麦锐娱乐、英模文化为代表的早期"玩家"也选择了回归 。 麦锐娱乐旗下艺人在《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两档节目中的表现为公司偶像厂牌打开知名度 , 李希侃进入决赛 , 紫宁成功出道 。 但在《青春有你》第一季结束后 , 麦锐娱乐曾陷入"倒闭"风波 , 与旗下多位艺人解约 , 被传出现资金链问题 。 英模文化也在2018年派出王菊等艺人参加《创造101》 , 虽然最终未出道 , 但王菊的话题度和人气不亚于出道选手 。 但节目结束后王菊也与选择英模文化解约 。
值得关注的是 , 新入局、有韩系"血统"的玩家都选择同时培养男团、女团 , 参加选秀节目 。

钛媒体|从《少年之名》84 位选手、50 家公司,透视选秀“终局”
本文插图

木加互娱、好好榜样、辰星娱乐、嘉行新悦、天加一六家公司都是新近入局偶像经济的选手 , 积极派出旗下艺人参加《青春有你2》《少年之名》 , 构成了2020年选秀节目的主力军 。
其中 , 赖冠霖所在的好好榜样代理了在韩中国偶像的内地经纪约 , 古天乐持股的天加一、嘉行传媒全资子公司嘉行新悦旗下偶像艺人都曾在韩国受训 , 采取韩系培养模式的公司普遍选择了男团、女团运营并行 , 因为在韩国较为完善的偶像生态中 , 男团和女团的商业价值相当 。 但从内娱现状来看 , 偶像男团粉丝的氪金能力明显大于女团粉 , 因而大多数运营男团的公司暂时无意拓展女团业务 。
选秀节目的"终局猜想"
2018年 , 《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开启了国内选秀造星的新纪元 。 在中韩不同的国情及偶像市场生态下 , 国内选秀借鉴了韩国"Produce"系列的赛制和模式 , 但初衷与走向都截然不同 。
韩国"Produce"选秀的初衷 , 是在被SM、JYP、YG三大垄断的偶像市场中 , 挖掘中小娱乐公司的潜力偶像 , 让国民参与偶像团体的组合制作过程 , 打破偶像组合数量多但风格类型单一、粉丝流失快速的局面 。
而"Produce"系列最终也洗牌了韩国偶像经纪公司的格局 。 STARSHIPEntertainment、WolliomEntertainment都因为艺人在节目中的表现而名声大振 , 李大辉所在的BrandNewMusic、金请夏所在的M&HEntertainment也是典型的因为艺人成功出道而在热闹的韩娱打开知名度的小公司代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