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道伟艺术中心|艺术家不需要真人?虚拟形象能够代替吗?( 三 )


文章图片
凯文·阿布奇《我是一枚代币》
在打造偶像和重塑自我之外 , 虚拟艺术形象的另一大作用在于“沟通” 。 当线下交流日渐疏离 , 我们或许深有此感:线上交流相比之下更为轻松 。 接下来 , 这位艺术家的创作便立足于这一感受 。
岑道伟艺术中心|艺术家不需要真人?虚拟形象能够代替吗?
文章图片
岑道伟艺术中心|艺术家不需要真人?虚拟形象能够代替吗?
文章图片
《美国队长:内战》中钢铁侠通过虚拟现实重现与父母共处的场景
艺术家波哥西·塞库胡尼(BogosiSekhukhuni)的作品《意识引擎2:缺席的黑人爸爸博特》(ConsciousnessEngine2:absentblackfatherbot)构想了一种模拟技术 , 从而代替他与疏远的父亲进行交流 。 该作品描绘了艺术家和父亲的3D动画头像 , 他们用机器人的文字转语音进行交谈 。
岑道伟艺术中心|艺术家不需要真人?虚拟形象能够代替吗?
文章图片
波哥西·塞库胡尼《意识引擎2:缺席的黑人爸爸博特》 , 装置 , 2013年
在艺术家看来 , 该作品通过技术干预弥补了父子关系中的情感缺陷 , 而非如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化技术那样去增强人们的感知体验 。 这也是他在数字网络时代对人类意识进行的持续调查之一 。
岑道伟艺术中心|艺术家不需要真人?虚拟形象能够代替吗?
文章图片
波哥西·塞库胡尼《意识引擎2:缺席的黑人爸爸博特》 , 装置 , 2013年
虚拟艺术形象的崛起与发展首先与数字化时代的大趋势密不可分 。 对于在网络时代出生、成长的“Z世代”而言 , 虚拟技术和他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实物同样“真实” , 因而虚拟艺术形象拥有了广泛的受众 。 而对于虚拟艺术形象的创造者来说 , 投资一个虚拟形象比真人要容易得多——虚拟人物不需要休息、不会有情绪 , 更不会脱离控制 。
【岑道伟艺术中心|艺术家不需要真人?虚拟形象能够代替吗?】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已到来 , 今年的毕业生们大多闷闷不乐于毕业典礼和毕业照的缺席 。 而线上虚拟艺术形象是否为这一苦恼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