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安徽这位院士:发表超540篇SCI论文,成果3次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


又是一年凤凰花开 , 又是一年毕业离别 。 6月19日上午 , 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了202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 在仪式上 , 南京师范大学1985届校友杨金龙 , 通过视频的方式作为校友代表进行了发言 , 寄语青年学子 。 身为物理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他 , 已经与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打了30多年的"交道" 。 本期推送 , 让我们走近杨金龙院士 , 看看他如何把科研成果送上"书架"、摆上"货架"——

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安徽这位院士:发表超540篇SCI论文,成果3次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
本文插图

正在通过视频进行发言的杨金龙院士杨金龙 , 物理化学专家 , 1966年1月出生 , 1981年至1985年本科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科院前身) , 获学士学位;研究生阶段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获硕士、博士学位 。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 长期致力于应用量子化学研究 , 在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与模拟、表面单分子量子行为的表征与调控等方面取得了原创性和系统性成果 , 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 他是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6年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 , 2011年美国物理学会增选为会士 , 2014年作为突出贡献者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集体) 。 专注理论 , 他把成果送上"书架"
让科研成果上"书架"或上"货架" , 对很多科学家而言意义重大 。 上"书架"就是"钱变纸" , 做好原始创新;上"货架"就是"纸变钱" , 把成果用起来 , 变成产品 。 对于杨金龙而言 , 上"书架"与上"货架"并不矛盾 , 两者缺一不可 。 从凝聚态物理研究 , 到量子化学研究 , 三十多年来 , 杨金龙始终与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打交道 。 他说:"在微观尺度上 , 物理与化学是分不开的 , 化学物理就是用物理的手段来研究化学的问题 , 研究的都是分子、原子最基本的规律 。 "
"单分子科学团队的大部分研究都是探索自然、发现规律 , 然后提出一些新概念、新机制、新判据 , 解决实际问题 。 "杨金龙介绍 。 在新概念方面 , 他提出双极磁性半导体的概念 , 突破用磁场调控自旋的传统固有模式 , 为发展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 在新机制方面 , 他提出具有内禀电偶极矩的二维纳米催化剂 , 突破传统理论对催化剂能隙的限制 , 用红外光也可直接分解水制氢 。 在新判据方面 , 他提出一种新判据来认定电子阴离子化合物 , 为建立普适的电子阴离子化合物理论奠定基础 。
近年来 , 杨金龙在新型功能材料的理论设计与模拟、表面单分子量子行为的表征与调控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 如成功实现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等 , 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 截至2019年11月 , 他已发表SCI论文540余篇 , 其中3篇发表在《科学》上、5篇发表在《自然》上 , 相关成果3次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 。
科技创新 , 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 , 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 "从国家和社会发展来讲 ,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 。 "杨金龙坦言 , 对于从事量子化学理论研究的他来说 , 将更多成果送上"书架"是他的梦想 。

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安徽这位院士:发表超540篇SCI论文,成果3次入选"中国科技十大进展"!
本文插图

创新转化 , 他把成果摆上"货架"
零排放、零污染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 代表着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 但当前氢燃料电池所使用的氢气 , 通常含有0.5%至2%的一氧化碳 。 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心脏" , 燃料电池铂电极容易被一氧化碳杂质气体"毒害" , 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和寿命缩短 , 严重阻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 。 杨金龙等人的科研团队花了几年功夫 , 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型催化剂 , 可以有选择性地高效去除氢燃料中的微量一氧化碳 , 为氢燃料电池在频繁冷启动和连续运行期间提供全时保护 。 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高度认可 。 2019年1月 , 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评价说 , 这种新型催化剂"可以解除氢燃料电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机' , 有望加速氢能源汽车的民用推广 。 "目前 , 杨金龙等人的团队正在推动这一成果产业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