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阴阳剧本”原罪在IP、明星争番?( 二 )
T先生曾听闻某部剧男女主演分别带着各自的编剧修改剧本 , 让导演、编剧现场惊呆 。 T先生称 , 当时这两位主演都是咖位很大的实力演员 , 现场拿到剧本后 , 就分别让自己的编剧“加戏”、“改戏” , 结果第二天拍摄时 , 现场出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剧本 。 小心翼翼维护演员的剧方 , 只能在两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 。 “当然 , 前提是两个演员咖位对等 。 如果一个是大咖 , 一个没那么强势 , 可能就是一个改了 , 另一个不敢改 。 ”
编剧S也经历过剧本被“一通乱改” 。 例如某个主角不想跟某个配角有太多对手戏 , 或者不希望有吻戏等 , 就会让自己的编剧现场删改 。 S表示 , 这类现象基本都出现在流量剧里 , 而此类作品往往播出后也是差评如潮 , “但这些人只在乎自己的戏份 。 万一男女主演都是流量 , 都要改 , 我听说为了这个吵架也挺多的 。 不知道他们是蠢 , 还是真的不在乎口碑 。 ”
“唯流量”影响作品口碑
无论是外界多加揣测的“阴阳剧本” , 还是主角有权违背创作规律修改剧本 , 归根结底 , 仍是市场依仗流量形成的弊病 。 “所谓阴阳剧本在IP剧出现之前非常罕见 , 据我所知是没有的 , 因为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 ”编剧J表示完全不敢想象 , 市场会出现这样违背创作规律 , 违背职业道德 , 甚至抹黑行业的操作 。 他将此类行为归结于IP剧派生出的现象 , 也是偶像、粉丝“争番”导致的恶果 。 J表示 , 以往所有演员对于番位排名都很在意 , 但彼时更多是根据戏份多少来排 , 戏份多便靠前 , 且只要谈好合约 , 甲乙双方按合约行事即可 。 但IP剧风靡 , 令流量成为决定一切的因素 。 饭圈文化导致的番位之争 , 也已经超出了合同可约束的法律范畴 , “舆论场的口水战 , 导致出现因为番位违约或者利用合约中的模糊地带打擦边球的情况 。 现在甚至都不热衷于通过给自己加戏争排名了 , 反而更热衷争番位本身 。 ”
而随着“限酬令”的颁布 , 市场以“内容为王”作为新走向 , 大多数剧方不再只靠流量吃饭 。 此外 , 番位之争、魔改剧本也已经从影视圈层面 , 辐射至普通观众 。 不少路人表示 , 男女主角“撕番”会令他们在心里提前拒绝这部作品 。 “制片方和演员都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 ”业内人士A坦言 , 剧方在选演员时 , 不应一味因市场喜欢小鲜肉 , 或舆论偏向流量而定 , 甚至以此修改创作;反之应当是以创作为核心 , 去选择合适的演员 , “演员也应当认识到 , 什么样的内容才能够给自己加分 。 不是戏多、戏份重 , 就可以的 。 ”
T先生表示 , 演员在剧组改剧本不是不可以 , 但基础是建立在与导演、编剧的良性沟通之下 , 双方能够确立同一个美学标准 , 且最终目的是希望这部剧能更精彩 。
采写/***采访人员 张赫
推荐阅读
- 新京报|国家大剧院7月21日起恢复限流开放参观
- 新京报|湖北恩施洪水暂退:城市道路交通恢复 部分区域仍断电
- 新京报|美队合作“高司令”,主演奈飞预算最高电影《灰色人》
- 新京报|是什么让我们痛苦和失望?学会宽恕让生活具有多种可能性
- 新京报|夏日开卷的不完全书单
- 新京报|幸福的科学:像对待工作一样严肃对待睡眠
- 新京报评论|警惕出口成脏的“祖安文化” 污染校园|新京报专栏
- 新京报|16岁“神童少女”之父:作诗其实是“比打字速度”
- 新京报|力帆造车梦碎陷债务泥淖,回归老本行造摩托能否东山再起
- 新京报|《猴子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