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座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在大兴启动核酸检测!北京首座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在大兴启动核酸检测!( 二 )



 白色的气膜舱舱门紧闭 , 里面到底如何运转?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在现场问了个究竟 。 


据介绍 , 每3个气膜舱为一组 , 分别负责样本制备、核酸提取、核酸检测3个环节 , 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室 。同组气膜舱之间通过传递窗互相连通 , 传递样本 。



“这些气膜舱是负压的 , 进入的空气会通过新风系统过滤 , 内部空气也要通过高效过滤器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出舱外 。” 董杰告诉采访人员 。



北京首座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在大兴启动核酸检测!北京首座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在大兴启动核酸检测!
文章图片

自动化核酸提取仪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刘园园 摄


采访人员22日探访其中一个气膜舱时 , 看到一台自动化核酸提取仪 。华大基因大众传播部总监项飞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核酸提取仪的每个样品板都有96个孔 , 可分装96份样本 。



“以往对样品的核酸提取需要从一个个试剂管单独提取 , 操作很慢 , 现在可以同时对96份样本进行核酸提取 。既节省人工 , 又提升效率 。” 项飞说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位于大兴区的这座气膜版“火眼”实验室 , 一共能容纳14台这样的自动化核酸提取设备 。




团队中不乏“90后” , 很多有武汉抗疫经验


 “火眼”实验室现场 , 忙碌的身影中 , 处处可见年轻的面孔 。
 


采访人员见到黄俊民时 , 他正匆忙在气膜舱外穿防护服 。1995年出生的他 , 曾在武汉的“火眼”实验室支援抗疫 , 这次又紧急入京 。



“目前我负责的工作主要是对样品进行拆包 , 整理好 , 然后交给下一个环节 。”黄俊民告诉采访人员 , 吃饭时间可以从气膜舱中出来 , 但是需要重新换防护服 。



北京首座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在大兴启动核酸检测!北京首座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在大兴启动核酸检测!
文章图片

刚刚穿好防护服的黄俊民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刘园园 摄


6月的北京 , 天气闷热 。黄俊民告诉采访人员 , 长时间穿着防护服十分闷热 , 但只能克服困难 。说罢 , 他匆匆走进气膜舱 。



董杰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此次华大集团从全国各地紧急调集上百人进京支援抗疫 , 其中不乏“90后”和“95后” , 不少人有支援武汉抗疫和哈尔滨抗疫的经验 。



他介绍 , “火眼”实验室经过疫情期间的近半年摸索 , 自动化设备更加优化 , 人员的流程管理也更加优化 。



时间紧 , 任务重 , 压力大 。问及是否有信心 , 董杰回答:“必须有信心!”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陈可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