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铮|《三叉戟》与 吕铮的“警察世界”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三叉戟》与 吕铮的“警察世界”
编者按
改编自吕铮同名小说 , 由刘海波执导 , 沈嵘、吕铮编剧 , 陈建斌、董勇、郝平领衔主演的精品公安剧《三叉戟》已于昨日大结局 。 这部以三个警察老炮儿为主角的电视剧 , 开播当日便获得了极高的话题度 , 一时间“老戏骨”“演技派”纷纷刷屏 。 《中国作家·影视版》编辑部特邀《三叉戟》原著作者和电视剧编剧之一的作家吕铮进行深度访谈 , 从《三叉戟》延伸到他所构筑的宏大的“警察世界” 。
1、法律是黑白之间的一堵墙 ,
警察就是砌墙的人
《三叉戟》创作于2016年 , 此时距离吕铮完成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黑弈》刚好过去了12年 。 《黑弈》这部作品的出现灵感来源于他在2003年侦办的一个经侦案件:犯罪嫌疑人改换性别和身份诈骗七年 。 因为案件过程过于曲折离奇 , 故事性极强 , 他也萌生了将它改编成文学作品的想法 。 写作过程十分顺利 , 他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这部10万字的小说 。 《黑弈》的诞生对吕铮来说是一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重要机遇 。 自《黑弈》开始 , 吕铮保持了一年一本的写作量 , 陆陆续续完成了《警校风云》《名提》《赎罪无门》等作品 。 《三叉戟》的创作始于2014年 , 但是由于被借调到公安部猎狐行动办执行境外缉捕任务 , 导致《三叉戟》的写作停滞了两年 , 直到2016年3月他才开始重新提笔 , 并于4月完成 。
很多人都以为《三叉戟》中的三个主人公是吕铮的三位师父 , 对此吕铮坦言:“其实我拜过无数个师父 , 因为我确实比较好学 , 再加上写作的需要 , 我的从警生涯一直在拜师 , 不论年龄大小 , 只要有意思我就去跟他聊” 。所以《三叉戟》中的崔铁军、徐国柱和潘江海其实是他接触过的三类警察形象的高度浓缩——犬、狼、狐 。 崔铁军是犬 , 代表忠诚和信仰 , 他掌控全局运筹帷幄 , 谋求在工作中的自我价值实现 。 徐国柱是狼 , 代表义气 , 他在办案中会使用到很多线人点子的资源 , 但在和这些人接触的时候仍然坚守着江湖规矩 。 潘江海是狐 , 代表睿智 , 在预审中以巧取胜 , 也在三个人的组合中充当润滑剂的作用 。 这三个典型形象的树立也展示出中国警察更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
刑侦面对的是匕首和枪口 ,
但经侦面对的却是乳房和钞票 。
——节选自小说《三叉戟》
吕铮|《三叉戟》与 吕铮的“警察世界”
本文插图

除了“三叉戟”这三位“中年天团” , 吕铮还在组合中加入了一个年轻人“小吕” , 试图通过这三个老警察和小吕去写这种今非昔比的反思 。 在即将退休的年龄 , 三个老警察觉得自己慢慢被边缘化 , 日暮西山垂垂老矣 , 但是小吕的加入 , 使得他们找到了一个未来的希望 。 吕铮将“小吕”设计成为一个具有功能性镜子 , 将三个人对警察办案的理念投射到小吕身上 。 通过崔铁军等三人和小吕之间的对话 , 把“经侦是什么”“预审是什么”告诉给所有读者和观众: 法律是黑白之间的一堵墙 , 警察就是砌墙的人 。 经侦警察就是在沥青池里游泳 , 就是在泥沼中前行 。 在故事的最后 , 小吕已经变成了中国警界未来的希望 , 他受到了三个师傅的教诲和熏陶 , 学会了刑侦破案预审 , 最后能够独自挑大梁解决案件 。
这种反差的尝试还体现在《三叉戟》第二部《纵横四海》的创作上 , 这次他将创作的角度回溯到了20年前 , 崔铁军三人正当年的时候 。 他们对于破案有极大的热情和冲劲 , 对警局里另外三个和他们抢功的退休三人组不屑一顾 。 他们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 可以掌控全世界 , 并且坚信即便自己老了的那一天 , 也不会甘于平庸和碌碌无为 。 这种轮回是吕铮非常着迷的 , “我觉得这种轮回是最好玩的 , 人都是在轮回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