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北斗“收网”:26年“三步”覆盖全球( 三 )


该机构认为 , 北斗系统已实现天地一体化布局 , 构筑起网络状的精准时空体系 。 组网完成后将与国外导航系统不分伯仲 , 并具独特优势 。
不过 , 全球四大卫星通信系统绝非完全对立或独立的竞争关系 , 这些大国重器型的技术实际上一直属于竞合关系 , 看起来“割据一方”的四大系统反而是兼容并蓄的 。
21世纪经济报道|北斗“收网”:26年“三步”覆盖全球
本文插图
这是源于 , 通信世界的频谱资源不会取之不尽 , 占得时间先机者更有优势 。 全球四大系统之间掌握的频谱资源不同 , 共享是必由之路 。
“以前有说法认为 , 将来北斗系统会替代、打败GPS系统 , 全球几大系统孤立来看是不对的 。 ”廖定海指出 , 实际上对民用体验来说 ,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起使用效果会最好 。
对于产业界的公司来说 , 则是在芯片设计层面开放兼容更多功能 , 包括射频、基带、信号处理和算法等方面 , 从而可以接收来自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信息 。
“通过这四个系统可以获取到来自几十颗卫星的信息 , 可靠性会好很多 。 这也是建立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意义所在 。 ”廖定海续称 。
3、下一步挑战 兼容并蓄是一方面 , 从自身发展来说 , 四大系统已经“划定”了接下来的“竞赛”跑道 。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科学家曹冲就指出 , “未来十年 , 卫星导航还有什么要做的?简单地说 , 就是要用好、用足北斗 , 并且将其升级换代实现新时空体系的跨越发展 。 ”
其中涉及两个方面 , 其一是技术迭代的深化 , 其二则是应用落地扩围 。 这成为产业链探索的趋势所在 。
曹冲解释道 , 实际上卫星导航的软肋依然明显:日地空间的太阳黑子与地磁等地球物理异常扰动变化 , 物理遮挡、屏蔽与多径和反射 , 以及有意无意的干扰威胁和扰乱欺骗攻击 , 都将会导致GNSS信号接收的异常中断和操纵失败 。
为此 , 我们国家已经在推动大范围的地基增强系统落地 , 在此基础上对星基增强系统的加速部署也在计划表中 。
简言之 , 这两类技术分别从地面基准站信号增强和空中卫星间信号增强着手 , 全球四大系统其实都在坚定执行中 。
廖定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 , “除了区域性增强系统 , 发展组合导航技术将成为卫星导航技术的又一重要方向 。 ”
具体来说 , 一方面卫星导航技术自身会不断发展 , 通过升级核心元件 , 从而减少功耗、降低成本 。 中海达在已推出射频芯片的基础上 , 目前在着手基带芯片研发 。
另一方面 , 卫星导航和惯性导航技术可以更深入地结合 。 由于卫星导航系统要接收来自天空的信号 , 在信号中断的地方无法定位;而惯性导航技术不受外界影响 , 可以自主定位;但随着时间增长 , 惯性导航定位的误差会逐渐变大 , 这又需要卫星导航的实时定位来消除误差积累 。 因此二者的有效融合能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 。
技术和应用从来相辅相成 。 正扑面而来的“新基建”浪潮 , 显然已对“北斗+”和“+北斗”打开巨大想象空间 。
廖定海就认为 , 5G为北斗系统打开了产业新生态 , 随着逐步把北斗精准位置服务加载上去 , 前景将非常广阔 。
最近一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大放异彩是在国家对珠穆朗玛峰的第三次登顶测量工作期间 , 这是首次用上北斗系统 , 对产业界意义非凡 。
而基于北斗三号的独特能力 , 尤其在突发灾害过程中 , 其重要性尤为凸显 。 据李长江介绍 ,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 , 在网络、通讯全断的情况下 , 各方力量得以通过北斗的用户机来准确定位 , 第一时间反馈灾区实地信息 , 帮助灾民脱离危险 。
还有迅速发展的自动驾驶、机器人、物联网等 , 庞大的应用场景在陆续召唤着“国之重器”走向我们身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