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三叉戟》:永不言弃的生命哲学与兄弟结义的伦理创新( 二 )
基于以上原因 , 三人之间互有担当又多有理解 , 才能获得屡立战功 , 屡破要案 , 不断取得阶段性的成绩 。传统兄弟伦理的现代化转化与创新 , 是本片圈粉的一大亮点 。
文章图片
对比鲜明的人物性格
《三叉戟》吸引观众 ,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鲜明对比的人物性格 , “大背头”崔铁军有点类似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备:有领导才能 , 有战略谋划 , 能忍辱负重 , 受到冤枉不分辨、遇到危机能稳住 , 坚持原则 , 并顾全大局; “大棍子”徐国柱就像张飞 , 爱憎分明、不怕吃苦、性格火爆 , 是冲锋陷阵的一把好手;“大喷子”潘江海倒是有点像诸葛亮 , 足智多谋 , 思考缜密 , 虽然达不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至高境界 , 却也尽忠职守 , 在底线面前立场坚定、黑白分明 。《三叉戟》的编剧和演员塑造人物的关键是运用现实主义的性格描写方法 , 从不回避他们的缺点 , 力避出现高大全 。三人之间的相互吐槽也是此类题材中未曾出现的——大背头:“他俩一个没头脑 , 一个不高兴”;大喷子:“他俩一个脾气大 , 一个主意多”;大棍子:“他俩一个是孙子 , 一个更孙子” 。真实还原兄弟、战友之间的相处日常 , 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三叉戟”之间欢乐也有脾气;团结也有个性;勇往直前也有各自软肋 。陈建斌面对嫌疑人顽固抵赖时的束手无策、董勇表现犯错时的顿足叹气和自我懊恼、郝平在审案成功时的洋洋自得和沾沾自喜 , 都让观众更加真实感受到人物的立体、丰富和可爱 。
多层面的内容 多类型的叙事
《三叉戟》引人入胜 , 还因为它描写了现实生活的广阔性和丰富性 , 呈现出多层面的内容、多类型的叙事 。
(一)智慧叙事:《三国演义》、《一休哥的故事》、《阿凡提的故事》都是智慧叙事 , 观众通过观看主人公智慧地解决矛盾、巧妙地避开困境 , 因势利导 , 克敌制胜 , 从而获得观看的快乐 。《三叉戟》每一个案件的破获 , 都体现着人民警察齐心合力的集体智慧 。我们在许多案件的破获过程中 , 看到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巧妙实施:有欲擒故纵 , 有以逸待劳 , 有釜底抽薪 , 有声东击西 , 有顺手牵羊 , 有暗渡陈仓……人民警察在破案过程中的集体智慧 , 给观众带来观感的愉悦和酣畅淋漓 , 我们在观赏全剧的过程中体验着智慧之美 。而智慧之美也是中年警察的经验之美 , “三叉戟”潇洒自如地发挥着自己的长项 , 潘江海的屡施巧计攻破罪犯心理防线的审案经验 , 崔铁军乔装打扮以假乱真的刑侦经验 , 徐国柱冲锋陷阵、迅雷不及掩耳的近身格斗、抓捕经验 , 无不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 啧啧称赞 , 由衷地佩服人民警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超能力 , 三位警察老道丰富的办案经验不仅充分体现了《三叉戟》的审美价值 , 还让人感受到经验使他们在复杂案件中有着识破假象的敏锐和千钧重力 。毒品雪片案中 , 罪犯设下圈套 , 误导警方认为董虎是贩毒人 , 小青上线 , 而所谓的“小青”在与田队长的搏斗过程中不慎摔死 。崔铁军凭借多年办案经验认为死去的罪犯可能是小青的替死鬼 。但是他的怀疑并没有被接受 , 反而被误解为替董虎开脱 。《三叉戟》一方面批评着个别人对中年警察破案经验的轻视和误解 , 另一方面点赞着经验的示范和经验的传承:全剧中青年警察将中年警察统称为师傅 , 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师傅对徒弟言传身带 , 手把手地口讲心授 , 严格要求 , 在总结大会上毫无保留地贡献玄机 , 即便被排斥被轻视 , 也毫无保留地提供自己的破案资源 。更重要地是 , 他们给下一代传授了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奋不顾身的光荣传统 。他们也不断向青年人学习网络时代的新技术 , 新手段、新方法 , 展现着人民公安的优良传承和勃勃生机 。
推荐阅读
- 明星生娃|唐嫣产后首次拍大片,黑色翘发星空裙变“娃娃”,复古感不言而喻
- 夏静怡|《三叉戟》大结局:夏静怡成功洗白,黄有发落网,“大棍子”生死成谜
- 钟传斌|神秘潜艇抵达巴铁军港,现场卫星照片曝光,印: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 电视剧|《三叉戟》: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 零售|三里屯零售店“搬家”,苹果零售业务副总裁: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贡献力量|温铁军:留在农村的人越来越少,谁又来为农村的发展贡献力量呢?
- 强国|亚非拉足球强国最强锋线三叉戟
- 两城|“所见所闻”系列报道(6)两城“三叉戟”,你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
- 和黄有发|《三叉戟》的结尾和闹剧一样吗?自古以来,人才来自弹幕
- 大头|白神为了“补偿”二郎神,用三叉戟表演大头穿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