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红心理导师|童年受过的伤,并不妨碍我们拥有美好的人生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童年受过的伤 , 并不妨碍我们拥有美好的人生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 。 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
——东野圭吾
2008年,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成立,在我们这样一个讲究孝道的社会,小组的诞生无疑是惊世骇俗的 。
父母皆祸害小组引起了激烈争议,同时也将对原生家庭的讨论推向了高潮 。 2016年,电视剧《欢乐颂》热播,再到今年的《都挺好》,每一次都能掀起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大讨论 。
这些年, 原生家庭从一个心理学上的专业词汇变成了一个被广泛讨论的大众词汇 。
在一次次的讨论中,许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亲子关系,尝试着从原生家庭寻找性格的起点,但有些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王永红心理导师|童年受过的伤,并不妨碍我们拥有美好的人生】“我的人生之所以如此糟糕,都是因为儿时的创伤 。 ”
“我现在这样xxx,都是因为原生家庭xxxxx……”
然而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吗?
当遇到糟糕的原生家庭,我们该如何走出过去的创伤呢?
王永红心理导师|童年受过的伤,并不妨碍我们拥有美好的人生
本文插图

在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梅格.杰伊的《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一书中,也许你能给你新的启发 。
王永红心理导师|童年受过的伤,并不妨碍我们拥有美好的人生
本文插图

完美的家庭并不存在
在父母皆祸害小组中,成员们把代际间的伤害分为直接肉体伤害、间接人格伤害、家庭状况造成的情感伤害、试图控制孩子的人生等 。
除此之外,影响更深刻的原生家庭创伤还包括父母离异、血亲去世、血亲猥亵或犯罪、家庭成员患有精神疾病等等 。
20世纪中叶 , 有心理学家提出 ,正常的成长发生在一种普通的、可预期的环境中 , 在这种环境下 , 孩子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足够的食物、足够的关爱、足够的和平、足够的关注、足够的监护、足够的约束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认为的这种普通的、可预期的环境既不普通,也不可预期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0年的一份报告估计,约有25%的成年人在儿童期遭受过言语虐待,15%遭受过身体虐待,10%遭受过性虐待,大约30%的人目睹了父母离婚,30%的人生活在滥用毒品或酒精的家庭环境中,5%的人在父母入狱的环境中长大 。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 所谓“足够好”的成长环境并不多见,没有一个家庭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家长是完美的 。
但事实情况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平安健康地长大了,甚至许多在极端的问题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依然收获了幸福的人生 。
王永红心理导师|童年受过的伤,并不妨碍我们拥有美好的人生
本文插图

1955年,心理学家埃米.维尔纳和露丝.史密斯发起了一场研究计划,研究的主题是早期逆境对人生毁灭性的影响 。
他们的研究对象是698名婴儿,这些婴儿大多来自极端的问题家庭,他们的父母长期生活在贫困中,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工作,部分家庭还面临着家庭成员酗酒和患有精神疾病等问题 。
698名婴儿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在10岁时开始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或学习问题,18岁时,部分孩子开始出现犯罪行为或精神疾病 。
但这其中仍旧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即使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充满着高风险因素,但最终却成为了有能力、有爱心的成年人,他们找到了比父辈更好的工作,并组建了温馨的再生家庭 。
这个结果令研究人员有些意外,并促使他们改变了研究方向,把目光对准了另外三分之一的孩子,开始了一场长达数十年“复原力”研究计划 。
王永红心理导师|童年受过的伤,并不妨碍我们拥有美好的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