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尔喀』面对3D打印,印军会派廓尔喀雇佣兵上阵吗?( 二 )


尼泊尔军队在英尼战争中奋勇作战 , 保家卫国
(图源:wiki)
最终因整体实力相差悬殊 , 在坚持抵抗两年后 , 尼泊尔王国在1816年同英国方面签订停战协议;而在此协议签订之前的相持阶段 , 英军就决定邀请这些精锐的山地战勇士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来——英军的第一支廓尔喀部队成立于1815年 。 双方罢兵后英军方面就开始以比当地生活水平优厚得多的待遇大规模招聘廓尔喀勇士从军效力 , 这个传统保持了200多年一直到现在 。
皇家廓尔喀步枪联队的名誉指挥官是现任威尔士亲王查尔斯
(图源:https://www.harpersbazaar.com)
前文中笔者提到过这次挨了解放军揍的比哈尔联队的前身曾经因为子弹润滑油的问题带头调转枪口造了英国人的反 , 还一度打得英国人焦头烂额差点大幅提前印度独立的进程 。 而负责镇压这次声势浩大的叛乱的拳头力量 , 正是人数比他们少得多的廓尔喀雇佣兵和尼泊尔王国陆军 。
在平叛战斗中面对人多势众的前“皇协军” , 廓尔喀兵的表现无论在任何场合都堪称上佳——防守战中被优势兵力包围都死战不退、哪怕是死伤惨重都还坚持战斗;进攻战中所向披靡 , 攻城拔寨无坚不摧 。
平叛后英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大规模从比哈尔邦征兵 , 而是大规模扩招相对而言既能打又可靠的廓尔喀雇佣兵 。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表彰该部的战功还授予该部御赐权杖(Queen's Truncheon) , 廓尔喀雇佣兵部队的番号和军旗随着时代会经常换 , 但是这个权杖作为部队荣誉一直保留到现在 。
廓尔喀士兵在白金汉宫的仪式中向女王展示权杖
(图源:廓尔喀旅协会)
廓尔喀雇佣兵不仅在平叛战斗中有出色的表现 , 亦在历史上和德意志这样的世界传统陆军强国部队进行过多次正面对抗 。 一战中英军组织了接近10万廓尔喀兵远渡重洋到欧洲战场参战 , 几乎每一次大规模会战都有廓尔喀雇佣兵参加 。 二战初期英法联军在西线大溃败 , 逃回海峡对岸惊魂未定的英军再次向廓尔喀人发出了大规模征兵的号召 , 这次征来的廓尔喀兵是上一次的两倍多——人数高达25万以上 。
曾经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的德军装甲铁骑在廓尔喀兵这里还吃过亏 。 在加查拉战役中 , 得到增援的隆美尔3万非洲军和5万意大利军终于一雪前耻杀进了托布鲁克 , 十几万英法联军兵败如山倒 。 德军开着坦克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这些身经百战的精锐已经习惯了敌军在他们的兵锋前四散奔逃的场景 。 然而这次一部分德军却感觉有点不对 , 不时传来的枪声和倒下的同伴提醒着他们——这里还有人在抵抗!
在北非的廓尔喀兵(图源:廓尔喀博物馆)
这支还在抵抗的部队不是别人 , 正是来自第7廓尔喀步枪联队(7th Gurkha Rifles)的第2营 。 这个联队现在是皇家廓尔喀步枪联队的一部分 , 在开战时下辖两个步枪营 , 第1营留在本地后来和新扩的第3营一起参加了缅甸作战 。 第2营则被运到北非配属给第8军战斗序列下面的第11旅 。
德军非洲军的部队正在挺进(图源:Pinterest)
这次英军兵败如山倒 , 11旅也不例外:旅部已经被德国坦克给打扫了一遍 , 侥幸没被干掉的少数人正在连滚带爬的往后撤;所属的几个营大部分不是被团灭就是被德国的装甲部队以横扫千军之势撵得抱头鼠窜 , 只剩下第2营这一支孤军:友军四散奔逃、后路被断、联系不畅、缺粮少弹 。 但是这个营依然坚守阵地 , 且依托有利地形给追歼残敌的德军部队很是造成了一些伤亡 。 然而随着英军大部不是逃走就是投降 , 仍然在坚守阵地掩护友军逃走的第2营就变得非常显眼 。
 和廓尔喀营的英勇奋战形成鲜明对比的一幕:其他没跑掉的英军部队正在抱头——投降(图源:The Times)
德军的攻击并不顺利 , 第2营身处绝境却越战越勇;顶着非洲军的坦克大炮激战了整整一天 , 一直到了6月21日中午 , 伤亡惨重的第2营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 。 突围无望且弹尽粮绝的廓尔喀兵们根本就没有投降的意思 , 他们拔出了弯刀准备进行最后的肉搏战 , 但是这个肉搏战随着一道命令的下达并没有打起来——下午1点英国军官命令他们停止抵抗 , 第2营这才放下武器投降 。 但是由于部队在激战中已经被德军坦克冲散 , 部分没接到命令的廓尔喀兵一直坚持到当天晚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