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闻说|日本电影 | 详解《坏孩子的天空》背后的迷失与希望( 二 )
日本自古便是“封建阶层划分”十分明显的国家 , 即便是到了现在 , 这种“等级秩序”并没有随着世界文明的闯入而消失 , 他们所讲究的“朴素”都是试图在压制个人自由主义 , 只有等到特定的假日他们才会暂时释放天性 。 因此 , 日本的文化有着明显的集体主义的色彩 , 而他们的地理 , 历史 , 文化 , 宗教等塑造了日本人极具冒险的精神 。
二战日本侵略战败 , 战后的日的“集体主义”在战后重建与经济恢复发挥出了巨大的功能 , 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后 , 日本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高速通道 , 四十年的恢复期让他们终于在80年代中后期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现象 , 那个时期他们的人均GDP超越美国 , 总量接近美国的60% , 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 后来的史学家也把此段时间的繁荣期称为“平成景气” 。
本文插图
1985年的一纸“广场协议”让日本原本的一片繁荣的景象陷入了经济低迷的状况 , 仿佛这座庞大的经济体摇摇欲坠 , 顷刻间便会倒塌 。 1990年 , 日本经济泡沫爆发 , 企业倒闭 , 信用危机 , 消费下降..1998年年 , 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 ,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更是再度冲击了日本 , 2009年的GDP为-11.9% , 创下了战后的新低 , 经历了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失去的二十年” 。
我们了解这段历史很重要 , 因为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正诞生于经济低迷与民族自信丢失时期 , 他的出现可不仅仅只是救市那般简单 , 从某种程度上《坏孩子的天空》是那一代年轻人的精神支柱与安抚的良药 , 它所塑造的精神我们无法用传统的“票房”与“上座”的数据来衡量 。
本文插图
北野武 | 反学校文化
1996年的日本距离“广场协议”已经过了11年 , 但是这段时期的社会的主流群体 , 正是来自日本经济崩溃前后的年轻人 。 他们是“小人物” , 在庞大的“国家机器”面前 , 他们甚至连成为“零件”的资格没有 , 他们漫无目的的“流浪” , 无所无事 , 找不到方向 , 在整个社会的洪流面前迷失了 。
上世纪70-80年代 , 日本黑帮的盛行 , 更是让无数的年轻人加入其中 , 因为他们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和改善生存的机遇 , 但是显然在那段特殊的时期经经济的低迷 , 也一度让教育陷入低迷 , 教育的分化也不断随着经济差距被拉开 , 于是便诞生了日本文化潮流中的“反学校文化” 。
本文插图
所谓的“反学校文化”是西方社会学的次层级文化 。 这也很容易理解 , 这种“反学校文化”的孩子其实正是我们今天所见到那些“不务学业”的坏孩子们 , 他们总是游离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外 , 学校让他们做什么 , 他们就反对什么 , 他们肆无忌惮的挑战学校所塑造的权威 , 并且乐此不疲的打破权威 。 但他们却从未拥有自我意识 , 他们也始终寄生在宏大的主流框架下 。
这群孩子们不是真的坏 , 他们距离真正的坏还很远 , 但他们需要在学习之中获得认同 。 学校文化内容的空洞与实在 , 这群坏孩子们就继续找到乐子和方向 , 或者他们会以某种行为加入更高级的成人社会 。
在《坏孩子的天空》里面 , 信治和小马正是无所事事的“反学校文化”的年轻人 , 他们骑着自行车在操场上自由的骑行 , 不断地用以“坏学生”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 有些可恨却也有些悲哀 。
本文插图
北野武 | 影像本体
如果北野武只是简单讲述了“迷失”年轻人的教育问题 , 那么未免太小瞧北野武 。 在这些“迷失”的背后所隐藏的其实正是日本社会所面临的困境与传统道与秩的压抑 。
推荐阅读
- |第23届上海电影节取消红毯及评奖 电视节颁奖典礼保留
- 电影|复工前的电影以及复工首日:“没想到大家的热情这么高”
- 电影院|全国影院复工首日票房破百万!
- 电影,第一次的离别|刚刚,上海影院复工首场放映结束,女影迷说了一句话
- 韩国电影,马东|《釜山行2半岛》终于来了,但导演担心票房,称后悔写死马东锡
- 电影|写在影院解禁前:读书与电影
- 电影|《釜山行2:半岛》令人失望?
- 古惑仔,电影|盘点电影《古惑仔》戏里戏外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你又知多少?
- 综艺,奔跑吧兄弟|《奔跑吧》 收视破3蝉联冠军 "电影特辑"为电影业重燃信心
- 电影|一部《战毒》,究竟和现实的缉毒行动有多高的重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