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隼鸟2号,碳烤“龙宫”始末( 四 )



果壳网|隼鸟2号,碳烤“龙宫”始末
本文插图

ONC-W1相机拍摄的采样前后龙宫表面的变化 。 来源:JAXA、东大等[4]
这些近距离观测都直指“龙宫”表面的“红色”物质在形成之后又进行过一系列破碎和混合 。

果壳网|隼鸟2号,碳烤“龙宫”始末
本文插图

龙宫表面“红色”物质的形成和重分布过程(点击查看大图) 。 改编自:参考文献[2]
啥时候“红”的?
“红坑”和“蓝坑”的形成时间可以“锁死”“龙宫”的变“红”时期 。
“龙宫”上的“红坑”形成于850万年前 , 而“蓝坑”则形成于30万年前(按主小行星带撞击频率推算)/810万年前(按近地小行星撞击频率推算) 。 显然 , “龙宫”表面的“红化”必然发生在这两个时间节点之间 。

果壳网|隼鸟2号,碳烤“龙宫”始末
本文插图

“红坑”和“蓝坑”的撞击坑定年CSFD , MBA对应主小行星带撞击率模型 , NEA对应近地小行星撞击率模型 。 来源:参考文献[2]
漂泊半生
如果“蓝坑”形成时 , “龙宫”已经来到了如今的近地小行星轨道 , 那么“龙宫”表面的“红化”过程将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最极端的情况可能是850万年-810万年前这短短的40万年里) 。
也就是说 , “龙宫”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因为突然加剧的太阳炙烤开始并完成“红化” , 同一时期还需要完成从主小行星带到近地小行星轨道的迁徙 。
时间紧任务重 , 两个条件一合计 , “龙宫”最可能被太阳炙烤“红化”的时期呼之欲出 , 那就是在轨道迁徙过程中 。 “龙宫”的轨道在这一阶段变得高度椭圆 , 近日点变得离太阳非常近 , 结果就是“龙宫”表面在短暂地接近太阳的过程中被迅速“烤老”了 。
经过层层推理 , 諸田及其同事们理顺了这条时间线:

果壳网|隼鸟2号,碳烤“龙宫”始末
本文插图

“龙宫”表面和轨道演化史 。 改编自:参考文献[2]
就这样 , 从表面反射率信息 , 进而推测出小行星上发生过的地质变化、物质迁移 , 又抽丝剥茧还原出整颗小行星动荡的轨道变迁 , 这出推理剧着实有点烧脑 。
好消息是 , 隼鸟2号第一次着陆采样的区域里混合着“红蓝”物质 , 也就是说 , 隼鸟2号很可能“成熟”“新鲜”两种物质都采集到了 。 这些“龙宫”样品正在飞回地球的途中 , 有望给行星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呢 。
致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