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应该借鉴中国的抗疫措施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是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近日 , 罗默接受了央视采访人员独家专访 。 在采访中 , 他谈到了美国如何在确诊病例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复工复产 , 病毒检测的经济回报以及外界关心的经济恢复模式 。
文章图片
“美国应该借鉴中国的抗疫措施”
央视采访人员:现在美国确诊病例已经接近200万例了 , 而且因为这次疫情 , 已经导致至少11.1万人丧生?这种情况下 , 怎样才能让美国人复工复产呢?
【央视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应该借鉴中国的抗疫措施】保罗·罗默:如果美国能够借鉴中国在武汉采取的防护措施 , 我认为这将是最好的办法 。 中国是以全国人口基数为参考 , 以此进行了大规模检测 , 才消灭了武汉最后残余的病毒感染 , 在全美各地我们也应该参照同样的方法 。
遗憾的是 , 我们并没有这样做 , 所以从目前情况来看 , 这一状况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 美国每天大约新增10万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 每天新增750到1000死亡病例 。 根据我的预测 , 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疫情还会继续在美蔓延几个月 。
采访人员:前一段时间 , 佐治亚州有大量民众参加抗议活动 , 与此同时 , 也有很多人为了初选投票一起排队了五、六个小时 。 跟我们谈谈所有这些情况将导致的影响 。 人们都在讨论第二波疫情将在秋天来临 。 但目前在我看来 , 这第二波疫情可能三周内就会到来 。
保罗·罗默: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目前是这样一个情况 , 现在来说“第一波疫情”是不太合适的 , 因为这样讲听上去似乎我们已经过了波峰 , 你知道虽然开始出现了下降 , 但是还有可能出现反弹 。 我们其实并没有下降多少 。 只是在相对意义上的峰值 , 刚和比较高的死亡率打个平手而已 , 这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状况 , 但是我认为这一点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
如果你想更加深入地探究这个问题 , 的确 , 纽约市此前刚经历一个很高的增长期 , 然后纽约现在的死亡率和感染率偶尔大幅度下降 , 但是纽约市的情况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 对于其他地区 , 我们只是相当于打个平手而已 。
那么这些抗议活动 , 以及美国的“重启”是否将会带来更多的新增病例?这点是很有可能的 。 但即便人们没认识到这点 , 目前的病毒传播速度已经够快 , 足以让人们因为惧怕和犹豫 , 而无法达到完全的“重启” 。 我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几个月之久 , 或者直到疫苗问世的时候 , 然后我们才会看到疫情有所缓解 ,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天新增病例都在10万左右 。
“病毒检测将带来50到100倍的回报率”
文章图片
资料图:福奇在白宫疫情发布的采访人员会上 。 (图源:路透社)
央视采访人员:所以你说关键还是在于测试 , 测试 , 再测试 。 我认为 , 如果你给政府提出这样一个建议 , 他们会说 , 哦 , 这样做太昂贵了 。 成本太高了 。 测试大概需要花费多少呢?
保罗·罗默:考虑这个问题需要看它的投入产出比 。 如果你在病毒检测上面的开始进行投入 , 那么将会得到的经济回报呢?据我估算 , 在检测工作方面的投入 , 将产生50到100倍的回报率 。 意味着你在病毒检测上每花一美元 , 对应经济活动的增长会产生50到100美元的回报 。 面对如此高回报率 , 如果不在测试上面投资是很愚蠢的 。
现在 , 假设每次病毒检测成本约为 10 美元 。 当然实际成本要更高 , 是它的十倍 , 所以一次检测成本是100美元 。 但我认为 , 如果我们提高病毒检测这件事的优先级 , 加大科研投入 , 扩大生产 , 我认为可以很容易把成本降到每次测试只需10美元 。 话又说回来 , 即使每次检测成本是100美元 , 回报率仍然是10倍左右 。 这100美元的投入 , 可以带来1000美元左右的经济价值 。 所以即使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 , 我们还是应该扩大检测数量 。
推荐阅读
- 照片|欧洲航天局公布最新太阳照片
- 美国|美国疫情数据直接上报联邦政府引发担忧
- 美国|美国佛罗里达州多家医院重症监护病床告急
- 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美退出世卫破坏全球抗疫合作
- 日本|日本连日暴雨来袭 死亡人数升至59人
- 重症|美国多州住院人数激增 医疗资源告急
-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病例激增 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再“封锁”
- 联合国|联合国证实美国将退出世卫组织
- 美国|美国多州住院人数激增 医疗资源告急
- 美国美国各地反种族歧视示威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