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活中新时评:美涉疆法案抹杀不了“新疆之治”
中新社北京6月19日电 题:美涉疆法案抹杀不了“新疆之治”
中新社记者 聂芝芯
经过一年多运作 , 美国反华政客炮制的“2020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下称“涉疆法案”) , 不仅在国会两院过堂 , 还于当地时间17日签署成法 。
打上“白宫认证”封印的这一法案 , 并不能掩盖其流程上的草率、内容上的失真、论调上的乏善可陈——“相似的配方 , 熟悉的味道” , 以人权之名行强权之实、以人权外衣美化暴恐实质 , 这不正是美方一向擅长的套路吗?国际社会看到的这类“美式剧本”还少吗?以此诋毁中国形象、抹杀“新疆之治”的图谋能得逞吗?
【新疆生活中新时评:美涉疆法案抹杀不了“新疆之治”】今天 , 新疆尤其南疆地区民众对日常安全满意度的流露 , 既有对安定环境的肯定 , 又有对平凡生活的知足 。 而在几年前 , 他们的日子是灰色甚至血色的 , 面临着暴恐和极端势力的威胁……从“乱”到“治” , 折射出中国治疆政策之下的新疆蜕变 。
以人类普世价值来衡量 , “治”意味着新疆变得更文明、更进步 , 可在美国的叙事里却成了“没有人权” ,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中国治疆政策的精髓 , 恰恰在于对人权的最大化观照 , 在于对新疆人如何生活更好的久久为功 。
“保安全才能保人权 , 不反恐就不能保人权” 。 自1990年至2016年底 , 新疆发生数千起爆炸、暗杀、投毒、纵火等暴恐事件 , 触目惊心 。 作为中国反恐、去极端化斗争的主战场 , 新疆近年来坚持打击与预防相结合 , 依法开展反恐去极端化工作 , 成效有目共睹 。
即便面对血腥的无差别屠杀画面、缴获的巨量暴恐武器、受害者声泪俱下的控诉 , 美涉疆法案仍将中国合法正当的反恐行动 , 歪曲为针对特定民族宗教群体的迫害 , 恰恰是对恐怖主义的纵容、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
但事实就是事实 , 它抹杀不了这些年中国治疆政策的成效 , 改变不了新疆连续三年半未发生暴恐案件的记录 , 压制不了“麦西来甫又跳起来了 , 都塔尔又弹起来了 , 时尚的衣服又穿起来了 , 早市夜市又重新开起来了”的新疆活力 。
即便面对教培中心学员“在恐怖犯罪路上回了头”的倾诉 , 面对近千名外国使节、官员、媒体等各界人士带回去的新疆见闻 , 面对伊斯兰合作组织外长理事会相关决议的点赞 , 美国依旧在污名化教培中心的路上一意孤行 , 更让国际社会认清了美国的别有用心 。 正如美国《国际聚焦》杂志所观察 , 喀什教培中心的年轻人们“受到良好对待 , 看上去很快乐 , 有人或许认为这些年轻人受到胁迫 , 但快乐是装不出来的” 。
同样作为恐怖袭击事件的受害国 , 美国如果真正关心新疆的人权问题 , 就应该多关注那些在暴恐事件中受到伤害的普通人——热爱跳舞的新疆姑娘被暴徒炸掉双腿 , 中道正信的宗教人士受到排斥甚至被杀害 , 遭极端主义思想洗脑的年轻人感慨被魔鬼附了身 , 烙下恐袭创伤的母亲走在街上担心随时会丢命……遗憾的是 , 美国政客的同理心早已被意识形态偏见踩在脚下 。
不过 , 这个世界早已不是“一言堂” , 国际社会能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何为真实的新疆 。 “新疆之治”不仅让国际社会体悟更丰富的人权内涵 , 也为全球反恐去极端化行动树立了另一种参照 , 这也正是“新疆之治”的普世意义 。 (完)
推荐阅读
- 电影院和夜生活一起回来了,哪座城市的夜晚最有活力?
- 走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打“假官司”躲避赔偿?检察机关出手了
- 美食生活帮|不知道吃什么,试试这道炒年糕
- 生活|青岛审计:关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助力城市品质提升攻势
- 宠物圈|猫狗似神仙眷侣,过着如诗如画的生活
- 向往|《向往的生活》中最圈粉的嘉宾,拎着环保袋上节目,这位大叔真酷
- 新疆:乌鲁木齐排查出的密切接触者均已接受医学观察
- 新疆:疫情期间乌鲁木齐各类患者分类救治
- 新疆:乌鲁木齐对可能被污染的外环境均已实施消毒
- 留学|莎顿国际学院解读:新加坡艺术留学,中国留学生能否适应当地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