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换新颜 老街坊笑开颜

核心阅读
老旧小区改造,如何赢得大家的支持?重庆的做法是,积极采纳居民建议,提供菜单式选择,优先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从居民文化、休闲需求出发,增添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和文化品位;干部工作耐心细致,事事周到,为民解忧 。
夏日的清晨,嘉陵江畔朝霞遍洒 。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街道天津路社区,63岁的居民黄远均同往常一样出门晨练 。老黄家离江边不过10分钟路程,但以前他却不爱出门 。“楼房外墙怕掉瓦,路上泥水老湿鞋,江边全是烂棚棚,看哪儿都堵心 。”他说,两年前社区启动综合整治,不仅环境美了,风貌也出来了,“街心花园,广场雕塑,还建起了社区博物馆,老旧小区变成了景点!”
重庆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载体,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促进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市品质提升 。经调查摸底,目前重庆全市2000年以前建成的服务不配套、公共设施落后、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共7394个、面积1.02亿平方米,涉及居民115.9万户 。“今年已启动2275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到2022年有计划持续滚动推进全市1.02亿平方米改造任务全面实施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主任乔明佳说 。
居民点单
改造顺应民意
整洁的楼间院坝,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 。67岁的居民彭英晾好被子,跟采访人员摆起了龙门阵 。“小区改造的时候,我们常在这里开会,我可没少提意见呢 。”
这里是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鲤鱼池三村,房子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 。彭英告诉采访人员,在改造前,小区路面泥泞,杂草丛生,“而且没有物管,又脏又乱,居民意见很大 。”
2018年,小区开始“变脸换肤” 。楼顶防水工程、小区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安装……一桩桩都进行得很顺利 。“那是因为我们居民能‘点单’ 。”彭英笑着解释 。
就说这个院坝 。之前街道和社区曾想把这里变成一个小花园,还特地做了精细的绿化方案 。没成想,却遭到了居民的反对:“修花园,是挺漂亮 。但这里比较阴暗潮湿,夏天蚊子特别多,修了花园也没法待 。”居民的意见得到了尊重,这块空地就变成了小广场,成为居民纳凉休闲的好去处 。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江北区大石坝街道康盛园小区,根据居民建议,将小菜园改成了儿童活动场地;在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双钢路社区,院子里种什么花、栽什么树,也都由居民来“拍板”……“点单”式改造,让居民满意,更是减少了不必要的资金和人力浪费 。
“老旧小区改造着眼于解决群众居住基本问题,雪中送炭,不求高大上,不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郭唐勇介绍,按照综合改造和管理提升两种途径,本着“连线成片”原则,持续滚动推进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 。
近日,重庆市印发行动方案,针对综合改造和管理提升两大类内容进行细化 。实施过程中,居民根据实际情况可对改造提升内容进行更新和选择,突出居民“菜单式选择” 。
文化提升
丰富精神生活
走进重庆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南湖社区,拾阶而上,遇到不少拎着鸟笼进出的居民 。进了院坝,大大小小的鸟笼有序悬挂,居民们在树下歇息聊天,鸟鸣声和着笑语声,舒适惬意 。
“社区里喜欢养鸟的人不少,小区改造提升要把爱鸟文化留下来 。”南湖社区党委书记余建告诉采访人员,改造前,街道党工委就带着干部们对小区进行考察,边边角角都不放过 。多年相处,街道、社区的干部们和居民十分熟悉,当提出建一个遛鸟小广场时,立即得到了业主们的点赞 。
搭防雨棚,建栏杆,平整路面……这个“悦耳鸟园”很快就走进了居民的生活 。把鸟笼搭在栏杆上,旁边拉出一条板凳,居民白林富坐下喝了口茶 。“以前满地杂草,想遛鸟,没地儿去,下雨了还要在鸟笼上撑把小伞 。”看着自己的画眉鸟,70多岁的白林富笑了,“现在周边小区的人都跑我们这来遛鸟了,交流起来更方便了 。”
沿着石板路往下走,又一个小院坝出现在眼前 。“这是我们的小茶园,也是保留了社区的茶文化 。”余建介绍,小区房子老旧,住在这里的也大多是老年人,退休之后闲了下来 。原本,社区的居民就喜欢聚在一起喝喝茶,摆摆龙门阵 。于是,街道、社区和南岸区住建委商量,不如给大家提供开放空间 。茶棚、茶室、茶店……在对院坝进行环境整治后,社区引进了8家商户,为居民提供与茶相关的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