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上学应当入刑
冒名顶替上大学 , 原以为是罕见个例 , 没想到居然如此普遍——在2018年至2019年的山东高等学历数据清查工作中 , 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结果 , 其中有242人被发现涉嫌冒名顶替入学取得学历 。 (南方都市报)冒名上学偷掉的不仅是一个名字、一张通知书 , 而是受害者的整个人生 。历年曝光的典型案例中 , 受害者往往来自信息不通畅的农村或小城镇 , 属于最需要考学来改变命运的底层家庭 。 他们损失了多少呢?如果能够拿到属于自己的通知书完成大学学业 , 今天至少可以在企业找一份收入体面的白领工作 , 或者考取教师资格、公务员等 , 享有完善的福利保障和相应待遇 。 然而如果没有这一纸敲门砖 , 今天他们举步维艰 , 要么依然在家乡务农 , 现金收入极低 , 要么进城市打工 , 只能从事低门槛工种和朝不保夕的微薄薪水 。即便按三四线城市的普通收入来算 , 15~20年的黄金劳动生涯里 , 至少相差百万元以上 , 对底层人士来说 , 这是天壤之别 。 决定他们能否扎根城市 , 能否进入中产小康 , 下一代能否拥有较好教育机会……全毁了 。如果一个不法之徒盗窃或抢劫他人百万之巨 , 属于巨额犯罪 , 按现行法律他得把牢底坐穿 。 然而 , 偷去整个人生的冒名顶替者 , 目前居然无有条款能直接令其入罪 。 山东省清查出这几百名冒名顶替者之后 , 采取的措施也不过注销学历、撤销学位而已 。冒名上学必然采取多种违法犯罪手段 , 最起码的有:盗窃通知书、伪造户籍身份证件、使用虚假身份证件 , 以及过程中的行贿罪等 。中间手段入刑 , 而最终获益的主犯行为却不入刑 , 已经很令人尴尬 。 而实际当中 , 就连查出的中间行为也很难入罪处理 。 就拿最近很火的仝卓案来说 , 帮他伪造身份、学籍、户籍的一干公职人员 , 居然大都是“严重警告”之类政纪处分 , 几乎无人被扭送公安部门 , 连铁饭碗都舍不得砸的 。所以 , 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立法有空白 , 二是有法也执行不到位 , 对特定身份的犯罪群体过于纵容 。冒名顶替、招生作弊类犯罪 , 主客体之间的身份鸿沟泾渭分明 , 违法者大都属于地方上的权贵阶层 , 有能力打通所有关节完成全套身份信息的造假替换 。 而受害人多属于信息闭塞、无权无势的底层家庭 , 可能压根发现不了 , 或者发现了也不怕他怎样 。 既往案例中 , 很多维权者在找到李鬼之后 , 依然会遭到对方的打击嘲讽 , 必须借助舆论的力量才有望扭转 , 如果停留在地方上申诉 , 只能被对方羞辱第二次 。因为 , 过去的权势依然在延续 , 过去的弱势依然是弱势 , 关系网下一手遮天 , 发现真相也无济于事 , 把人欺负到死……这令人尤为愤怒 。冒名顶替与公职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 。 他们伤害的不仅仅是受害者的人生 , 更有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连中国海洋大学这样的重点院校 , 都有冒名考生 , 其他还有师范、医学院、广电传媒院校等 , 这些小偷和强盗不但骗取了学历学位 , 还凭借文凭跳板成为了教师、医生、工程师、采访人员……这群骗子将如何继续祸害社会?这一数量震惊了国人 , 其它各省也好不到哪去 。 为什么会如此普遍 , 就是因为法律的纵容 , 执法的偏袒 。 刑法上的诈骗罪、盗窃罪、伪造罪……都是收拾老百姓的么?这些公职人员为所欲为 , 不用坐牢的么?冒名顶替几乎已成潜规则 , 为何多年不立法严惩?真的令人非常失望 。 今天#山东242人冒名顶替取得学历#话题高居热搜榜 , 沸腾一整天 , 这是人民在愤怒 。 希望能籍这个契机 , 推动相关法治的力度 , 法律要为百姓做主!作者:纸上建筑2020年6月19日
推荐阅读
- 别掐灭农村孩子的希望
-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鹭岛风情|孩子本该8周岁上学,6岁就去可以吗?学生的成熟度要与年级匹配
- 车祸违驾|一位年轻女子酒后驾车,不愿意承认,遭到交警怒斥:先坐牢再上学
- 须提高老农民养老金
- 向世界打开自己:从何兆武《上学记》谈民国教育
- 中美社会精英 应当在学术上展开“切磋”
- 农村父母贷款供孩子上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值得吗?
- 冒名顶替、造假保研及自主招生
- 光明网|吓人!女子通宵饮酒企图醉驾送女儿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