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青春课堂】让亲子之爱不再有痛——我听王君老师《我们谁不是这样笨拙而努力地在爱》( 二 )
(三)融通语文与心理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心理学和教育其实是同一现实、同一主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 ”诚如是 。 对于王君老师而言 , 心理学和语文就是同一现实、同一主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 王老师将语文与心理学完美融合 , 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解读经典文本 , 使那些看似解无可解的文本焕发新的生机 , 呈现新的面貌 。
课中 , 王老师先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迅哥儿”形象 。 那么健康、那么活泼的孩子 , “迅哥儿观察力了得”“迅哥儿理解力了得”“从小就能自然地和他人实现联结”“学习能力了得”……看王老师的幽默“这个小家伙 , 乍一看 , 不明底细的话 , 还以为接受的是蒙台梭利的现代教育啊!”这些解读不是教者的凭空想象 , 而是带着心理学的背景从文本的语言文字中读出来的 。
其次 , 王老师从心理学角度解读长妈妈的爱 。 长妈妈不完美 , 但却拥有爱的神力 , 那就是“认同孩子的感受 , 理解孩子的感受 , 接纳孩子的感受 , 回应孩子的感受 。 ”如此 , 听课者方顿悟 , 原来我们一直喜欢阿长的深层心理原因在这里——我们自己就是“阿长” , 我们爱得那么笨拙 , 也爱得那么努力 。
“对于老师来说 , 能够接受新事物是一项必要的素质 , 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心理学新思维是明智之举 , 特别是当新观念与我们一贯的观点相冲突的时候 。 ”(阿德勒语)王老师自己常说 , 近几年持续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使她得以用全新的眼光审视文本 。 开放的头脑 , 包容的胸怀 , 全新的解读 , 这样的跨学科融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本文插图
二、这是一堂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的课
王荣生教授说:“在目前的情况下 , 对语文教学来说 , 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 一堂语文课……如果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 , 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 , 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 , 价值都极为有限 。 ”诚如斯言 ,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能唤起人的生命共鸣,让干瘪的生命得到浸润、滋养的吧 。 它不但应是从教者的生命经验里生长出来的,而且也能长进听课者的生命里去 。 这堂课 , 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 。
(一)见自我
王君老师曾说:“这几年来 , 这个职业敦促着我从审视教材审视教法转移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 我的兴趣点从研究语文教学、研究班主任工作转移到研究自己的灵魂世界 。 ”王老师将自己的生命体验、灵魂世界与经典文本互映研究 , 让她的课充满了生命的体温 。
课中 , 在展示三毛《背影》文段之后 , 王老师有一段话“成年之后 , 每次读到这些地方 , 我都会哭 。 我想起1990年 , 我去重庆教育学院读书 , 爸爸送我到学校后离开 。 我看着他 , 一个离了婚的 , 背负着沉重债务的男人消逝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 , 泪水 , 就在心里汇成了河流 。 ”在分析《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妈妈过渡无私的爱时 , 王老师说“我觉得我对史铁生有把握!如果是我 , 我也肯定选择:让我知道妈妈的病 , 让我以最好的状态 , 陪伴妈妈度过最后的艰难时光 。 ……这么伟大的史铁生 , 肯定比我强!但他没有了表达爱的机会 。 妈妈的过度无私 , 剥夺了史铁生表达爱的机会 。 ”
王老师把自己完全沉浸在文本之中 , 既有共鸣 , 也有批判 , 这是教者用灵魂触摸文本的结果 , 是文本与教者自我生命经验相映照的结果 , 是真正的见了自我 。 有了这样感同身受的、深刻的生命映照 , 再加以理性分析 , 好课便应运而生 。
(二)见天地见众生
王君老师曾说 , 课要立起来 , 就必须面向学生、面向听课者的生命需求 。 而青春语文倡导的见天地见众生就是将文本、将课堂贴近现实的生命 , 实现“我”与“天地”、“我”和“我们”的联结 。
推荐阅读
- 穿搭|清新可人的比基尼泳衣美女,青春活力,让你穿出年轻自信!
- 销量|点燃42城购车热情 凯翼炫界百店青春上市第四期完美收官
- 动漫风云榜|“爷的青春结束了”,再历轻小说之“最”——《春物》的全剧情
- 圆明园|【微课堂】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知识点+图文解读
- 菲汐布客时尚圈|帆布鞋才是青春魅力的不老神话,今年夏天,依然是时尚们的最爱
- 汽车|汽车自燃如何自救
- 穿搭|舒适又好看的打底裤搭配,让美少女们绽放青春气息,吸引力十足!
- 搜狐新闻|近期买手机的好选择 荣耀30青春版到手价只要1699元
- 三亚微势力|青春市集拍了拍你,100+摊位逛吃拍照,开启今夏快乐开关
- 穿搭|青春剧《二十不惑》日前角色海报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