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小土房变小楼房,这个村的致富路有门道!


沿着318国道走进桑珠孜区边雄乡加瓦村 , 公路两旁气派的二层藏式小楼鳞次栉比 , 楼顶的五星红旗也随风飘扬 。 随意走进一户民居 , 都是窗明几净 , 牛羊牲畜单独饲养在后院 , 真真实实地做到了人畜分离 。 公路两旁 , 还有不少正在修建的新民居 。

光明网|小土房变小楼房,这个村的致富路有门道!
本文插图

新民居
过去的加瓦村普遍是小土房 , 村民们没钱盖房子 , 甚至乡党委补贴一部分也盖不起 。 是什么让加瓦村有了如此大的变化?这一切还得从加瓦村的致富门路说起……

光明网|小土房变小楼房,这个村的致富路有门道!
本文插图

在建的新民居

光明网|小土房变小楼房,这个村的致富路有门道!
本文插图

牛圈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以来 , 边雄乡党委政府将农牧民转移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 积极转变工作思路 , 建立长效机制 , 增强劳务输出辅助作用 , 促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增收致富 。 充分发挥劳务输出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作用 , 搭建企业用工和农牧民就业桥梁 , 让劳动力走出去 , 劳务经济活起来 。
过去 , 受一些守旧思想的影响 , 许多村民不愿意外出务工 。 为巩固好脱贫成果 , 让农牧民群众就近就便就业 , 边雄乡党委政府积极与桑珠孜区人社局及各企业对接 , 并组织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政策宣传工作 , 力求转变村民们的就业观念 。

光明网|小土房变小楼房,这个村的致富路有门道!
本文插图

窗明几净的新房
加瓦村村民巴桑家一共有九口人 , 过去 , 一家人挤在小土房里 , 除了老人和孩子 , 巴桑和儿子们一年辛辛苦苦在地里劳作也就两万余元的收入 。 在乡党委政府的鼓励下 , 巴桑带着两个儿子和儿媳开始外出务工 。 而后 , 他们接手了亲戚在市区的压面店 , 儿子儿媳负责加工藏面 , 自己负责运输 。 如今 , 市区大部分藏餐馆的藏面都是由他们的店供应的 。

光明网|小土房变小楼房,这个村的致富路有门道!
本文插图

巴桑家的压面房
“现在每年收入有60余万元甚至更多 , 比过去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巴桑幸福地说 , “如今一家人住进了新房子 , 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 , 再也不用为吃穿犯愁 , 家里的变化实实在在看得见 。 我们一家非常感谢党委政府的政策帮扶 。 ”

光明网|小土房变小楼房,这个村的致富路有门道!
本文插图

巴桑家的土房

光明网|小土房变小楼房,这个村的致富路有门道!
本文插图

巴桑家的新房
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 , 那家里的农田如何处置?边雄乡党委副书记熊丽告诉采访人员 , 我们鼓励村民外出务工 , 将土地流转出去 , 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 土地流转的收入也成了村民收入的一部分 。
不仅如此 , 乡党委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奖励制度 , 以奖代补 , 鼓励村民外出务工 。 对于外出务工收入达到一万元以上的 , 在核查情况属实后 , 每达到一万元便奖励500元;对于组织外出务工的带头人 , 也有500元的奖励金 。 最大程度地支持和鼓励村民外出就业 。
在市区仁布路 , 有许多工人都是来自边雄乡 , 他们大多从事着货物装卸运输、工地建设等工作 。
“如今的加瓦村 , 每户都至少有两人外出务工 , 不光男人们出去 , 妇女们也外出务工了” 边雄乡副乡长巴桑罗布说 , “边雄乡有地理优势 , 离市区较近 。 白天出门务工 , 晚上还可以回家 , 既能增加收入 , 又能陪伴家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