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石e洞察|吴晓波:阿里的成功是因为马云?华为的成功是因为任正非?
文/吴晓波 ,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睿华创新管理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华夏基石e洞察已获授权 ,
文章图片
后疫情时代 , 全球企业未来发展之路充满坎坷 。 跨境流动继续受限、供应链和物流中断的持续时间依然未知、经济衰退的风险高悬、地缘政治和安全环境存在进一步恶化的空间......未来 , 企业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摸索前行 , 如何认清事物的本质、抓住发展的机会成为了很多企业都会思考的问题 。
01
引言
1.“民科”与“官科”?
我的学生曾向我提出过两个名词:“民科”与“官科” 。
何谓“民科”?官科与民科有什么样的联系?这些问题很有意思 。 既然有“官科”为上 , 那就应有“民科”的自由发挥 。 但是 , 就科学本身而言并不应该有“等级”之分 , 科学是客观规律 , 所谓的“官科”和“民科” , 一定是哪里出了毛病 , 它们都不能代表科学 。
2.谁的嗓门大、听众多就谁对?
很多时候 , 人们习惯从现象中总结问题 , 但背后总能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来自于某种更强的东西 , 它所建立起的架构、范式在指引我们、规制我们 。 所以 , 我试图把管理学里面很多理论与方法做个梳理 。
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 , 我觉得中国的管理学正在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新阶段 , 这个阶段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我们做一些学术研究、讨论时 , 或者提出一些新名词、新概念时 , 经常容易忘掉一些假设前提和最基本的科学原理 。 谁的嗓门大、听众多就谁对?谁引证的企业厉害就能够证明他有一套理论、有一套范式?
3.管理学非得从实践中来吗?
目前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现象就是“概念横飞” , 学界和实践界出现各种各样的新概念 , 并且喜欢走极端 , 没有准确区分演化和颠覆 。
比如“经营管理” , 原本好好的概念非得割裂开来?在这些现象中 , 目前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 ,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课程 , 管理一定从实践中来 , 但是管理学非得从实践中来吗?当然 , 从“官说”来看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然而 , 我们今天的社会实践中有许多东西并没有现成的标准 , 是不是就意味着它就不是真理了?
比如 , 很多人都看《未来简史》 , 它里面有许多关于未来的内容 , 我们如何去检验呢?再比如 ,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怎么弄出来的?他是从实践中检验出来的吗?事实上 , 很多新元素的发现是根据他的周期表而被发现 , 而不是在发现那些元素后门捷列夫才写出了周期表 。
另一个我想到的就是所谓“后真相时代” 。 在这里 , 我念一段从网上看到的话:“后真相时代 , 立场越极端 , 敌人越鲜明 , 越容易迎合和操控民意 。 这个时代流行的 , 是断言、猜测、感觉 , 是通过对事实进行‘观点性包装’ , 强化、极化某种特定看法 。 ”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 值得大家“想想” 。 我在“想想”的过程中 , 列了如下几条:
02
一想:“反常识”下的一些思考
看到现下很多管理概念 , 我们不得不去谈一谈“反常识” 。 什么是反常识?许多时候 , 人们无形中限定了某某人讲的就是真理、某某人多么的伟大 , 他说的就是对的 , 这里面的问题太多了 。
长期以来 , 中国有一个很经典的传统 , 即“存天理灭人欲” 。 常常拿天理来说事 , 没有人能反驳 。 其实 , 我们应该好好想想 , 什么是“天理”?什么又是”人欲”?
在现实当中 , 我们能够看到“人欲”是灭不掉的 。 把天理跟人欲对立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双重人格、双重标准比比皆是 。
在企业管理中 , 人们时常会把一些“成功”企业家视作圣人一样 , 某某企业家怎么说、某某企业家怎么样......
推荐阅读
- 乐居财经|从“吃”到“万物”:新服务驱动下的消费趋势洞察
- 『探测器』“洞察号”从宇宙传回照片,科学家看后:探测器已被外星人控制!
- 华夏黑鹰|物理学家发现了暗物质突破性成果!
- 爱云资讯|构筑物联基石,共促生态繁荣,聚焦物联网操作系统
- 华夏晚讯|618购物节蜜源GMV突破46.8亿
- 凤仙郡天下杂谈|[图]印度互联网用户洞察报告:农村比城市更爱用TikTok
- 科技生活大侠|洞察疫后的校园「商机」!合利宝护航无人零售打造校园场景口碑
- 辣妹盘点酱|NASA洞察号着陆器的“鼹鼠”钻头终于深入火星土壤
- 每日科技果粉|哪些场景将率先起飞?,?5G行业应用成熟度洞察
- 科技圈|助力企业领跑“体验经济时代”,网易定位:大小数据融合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