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怎样善度一生?

人生是由一系列选择所构成的 , 选择时所参考的优先级就形成了一套价值观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 , 自然接受大家都认可的价值观 , 但是这样的价值观是否正确呢?庄子提出了质疑 , 他用很多比喻来说明世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 大树与鹅《庄子·山木》中讲到一个故事:庄子行于山中 , 见大木 , 枝叶盛茂 ,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 问其故 , 曰:“无所可用 。 ”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夫子出于山 , 舍于故人之家 。 故人喜 , 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 , 其一不能鸣 , 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 ”明日 , 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 , 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 今主人之雁 , 以不材死 , 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庄子在山中行走时 , 看见一棵大树 , 枝叶十分茂盛 , 伐木的工人在树旁休息 , 却不加砍伐 。 庄子问他什么缘故 , 伐木的人说:“这棵树没有任何用处 。 ”庄子对弟子说:“这棵大树因为不成材 , 得以过完自然的寿命 。 ”庄子一行人从山里出来后 , 借住在朋友家中 。 朋友很高兴 , 命令僮仆去杀鹅来款待客人 。僮仆请示说:“一只鹅会叫 , 另一只鹅不会叫 , 请问该杀哪一只?”主人说:“杀不会叫的那只 。 ”第二天 , 弟子请教庄子说:“昨天山中的树木 , 因为不成材得以过完自然的寿命;现在主人的鹅 , 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 。 老师打算如何自处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2 哪个更安全?这段故事实在妙 , 故事中山木与鹅的对比非常生动 。山中那棵大树 , 虽然长得枝繁叶茂 , 却因为不成材、“无用” , 反倒避免了被人砍伐的命运 。所谓“无用” , 恐怕是说这棵树长得弯弯曲曲 , 或者木材本身不适合做家具 , 在伐木者看来没什么用处 。而两只鹅对比 , 会叫的显然“有用” , 不会叫的“无用” 。我们小时候住乡下都知道 , 鹅是可以看家护院的 。 家里来了生人 , 鹅会叫 , 有时候还会扑上去咬人 , 凶得很 。所以 , 在选择哪一只鹅做菜的时候 , 会叫的鹅被留下来 , 不会叫的鹅被杀掉 。这就形成一个很有趣的对比了 , 所以学生问庄子:有的是没有用可以活得久 , 有的是没有用就被杀 , 那老师应该如何自处呢?这真是个好问题 。第一种“不材”的情况容易理解 , 所谓“直木先伐 , 甘井先竭” 。越直的树木越先被砍掉 , 因为可以做栋梁之才;水很甜美的井先被喝光 , 因为谁都知道甜水好喝 , 先把这口井喝光 , 再去找一般的水井 。人间社会不也是一样吗?一个人如果有用 , 是个人才 , 恐怕就要“能者多劳” , 大家都来麻烦你 , 那你就很辛苦了 。所以 , 人才会为人所用 , 但被用之后往往提早报销 。现在有种现象叫“过劳死” , 有数据显示 , 中国每年“过劳死”人数高达60万人 , 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而且 , 这种悲剧多发生在青壮年人身上 , 过度劳累最后结束生命 , 非常可惜 。再看第二种“不材” , 情况却正好相反 , 鹅因为没用被杀了 。那么 , 材与不材哪个更安全呢?傅佩荣:怎样善度一生?
3 材与不材之间庄子回答 , 我要处在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这句话该怎样理解?答案就是 , 每一次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意即 , 外面有什么样的变化 , 我尽量跟它一起变化 , 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针对的目标 , 成为别人达到目的的阻碍 。这话说起来容易 , 做到却难 。首先要判断材与不材在哪种状况下会有危险;判断清楚 , 才能每一次都避开危险 。换句话说 , 材与不材的前提 , 是你要充分了解世界上所有事情的利害状况、人情冷暖、世间险恶 , 各种情况都了解之后 , 才能在各种处境下都做到随机应变 , 以求全身而退 。我们讲“随遇而安” , 就是这个道理 。人不能太执著 , 千万不要说我一定要怎么样 , 一定不怎么样 。 西方有句谚语:“绝对不要说绝对不” 。对任何事情 , 尽量不要说我非怎么样不可的话 , 万一做不到 , 再回头来反悔 , 何必呢?4 顺着情势发展庄子对人生是一个非常清醒的观察者 , 对人性看得很透彻 , 他的很多策略建立在对人情世故的了解之上 。有时候人们会认为庄子好像太消极了 , 他对人生冷嘲热讽 , 讲了很多愤世嫉俗的话;要不然 , 就觉得庄子有点滑头 , 说自己要在“材与不材之间” , 好像是虚与委蛇 。实际上 , “虚与委蛇”四个字就出自《庄子·应帝王》中 , 但它的原意并不是虚伪 , 而是顺着情势去发展 。有句话叫做“形势比人强” , 奉劝大家要了解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要看时机 , 看条件是否成熟 , 条件不成熟 , 你再怎么努力 , 也不见得有成果 , 还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条件成熟时 , 你顺其自然去做就好了 。就算最后结果不好 , 也要太在意 , 因为从“道”的角度来看 , 万物是一个整体 , 人的一生也是一个整体;在整体里面 , 根本没有得失成败的问题 , 失意和得意加起来的总和是一样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