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 穗 者 说 (代序)

《蜩螗梦泪——访民是怎样炼成的》序言 --芮少麟拾 穗 者 说 (代序)回澜长桥卧海遥 , 琴屿飘灯涛声盈 。驾鹤追云仰天啸 , 填海长思精卫行!伏枥老骥闪奇思 , 欲记浮生逆旅情 ,桃源梦泪莽苍苍 , 疾风劲草阅百年!人生的刻塑 , 由家世渊源和时代变迁 , 交织而成 。 我耳顺之年下岗后 , 本着“苦难是人生一大财富”、“多留精神遗产少遗憾”、“不容青史尽成灰”的信念 , 从渔业科研的老渔夫“改行”转向未曾涉猎过的写作领域 , 想不到能把先人当年逆境里对文学作品再版的绝望 , 经苦心付出和十年磨剑 , 重新聚结为成书的欣慰与乐趣 , 并再藏东壁 , 更想不到由它启引出来的故事 , 尚未杀青 , 却要在临近耄耋之年 , 对自己的过往心史和蚁蝼人生 , 来一番纪实梳理 。2012年 , 有读过《重吻大地——我的父亲芮麟》的老友笑言“有了这本长篇文学传记 , 令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抗战和社会变迁时的文坛付出 , 重启了它的价值 。 你个人在新世纪经历十几年司法不公下的披荆斩棘 , 网络博客的驰骋 , 也算华彩人生 , 若能整理这些讯息 , 追忆留迹 , 也不失为普通人的它种视角纪实录” 。友人戏语 , 听者悟启 。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过:“国可亡 , 史不可灭” , 发人深省 , 尤当文革前后几十年的经历 , 让我心潮涌动 , 思量再三 , 试图在可以有限支配自我、享用余生时光之际 , 拾起曾被闭锁的话语权 , 将穿越时代激流时那些忘不掉的笑 , 抹不去的泪 , 唤醒迷途的反思 , 失衡与纠结 , 迷惘与困惑 , 抗争与苦斗 , 以及打拼毕生、碌碌无为的个人经历 , 与未曾言语过的场景 , 忆录下来 , 通过晚晴遐思 , 尽力体现出一点无愧于磨难人生的价值 , 在纪实文学沃土上继续垦殖 , 就成为我近年纾解心结 , 力争完成使命感的目标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中国大陆当下依然处在一个物欲横流 , 信仰迷杂 , 心灵扭曲 , 乱象纷呈 , 雾海梦泪 , 利益纠葛不断 , 狼奔豕突日深的矛盾凸显期 。 许多有识之士身陷困扰 , 体制固化环境滑坡的郁结显明 。 一些居上者笑颜掩隐下 , 为尽力回天 , 绞尽脑汁 , 演绎人生 , 留下诸多未能兑现豪言壮语的遗憾 , 渐离舞台 , 被世人议评 , 无数下位黎庶 , 犹如蚁蝼般忙碌于家庭的柴米油盐 , 忧虑于子女学业及人生前途 , 在沉默迷离中奋进挣扎 , 以祁盼主观上的安居乐业 , 看来转型维艰 , 难以短期改观 。强调文化价值和话语多元化渐予开放的时代洪流 , 使民智初开 , 网络民意中或多或少地滤现出各类社会生态及不同观念 。 “位卑不敢忘忧国”是炎黄子孙的应有情怀 , 对那些已走进历史或将要步其后尘的人或事 , 回避不了各种评说 。 倾听梦醒时分人生的那些坎坷经历 , 正视底层百姓的呻吟呐喊 , 以叙实回忆为切口的前承后启 , 将是展现及见证现实生活和个人价值的一种责任兑现 , 尽管可能还会受到某种制约甚至桎梏 。我并无文学才能去绘写过往景观的心理细节 , 更无华丽飘逸的文采去雕琢人生深渊里那些难以述说的不幸 , 却可将备受煎熬的倦意 , 在对过眼云烟的回忆中 , 转化成与狼共舞的欢乐 , 变为今天面对梦泪莽苍苍的心得 , 力争把自己支离破碎的人生版图 , 拼贴完整 , 形象写下这当代版的渔樵追梦 , 终归我的心灵坦露 , 在于赢得价值实现 , 是时代责任 , 也是自己心安理得的追逐乐趣 。在“强权金珠买歌笑 , 最是图书无人读”的时代 , 庶民们也会用自己的梦 , 来充实岁月 。 现代社会中 , 底层百姓像动物庄园里不断抵御风雨 , 勤于织补生存之网的小蜘蛛般 , 不起眼和弱小无力 , 无人问津 , 但他们的凄苦经历 , 也是社会生物链条的一个个串结小环 , 不应忽略或在时代洪流里淹没 。 人各有天赋和独特个性 , 各有喜怒哀乐的际遇 , 各有肩负的使命和价值观 , 任何人都有仿佛就在昨天的故事 , 都有他人无可取代与时代关联的体会 , 尽管在徘徊人间、力争圆梦时 , 他们最终可能没有什么事业成就感 , 但为人生过往心史与时代划痕 , 都有率性留迹的权利 , 虽不如小说精彩 , 却毕竟与己息息相关 , 忆念记述自己的多元生活 , 是无法剥离的历史定格 。 何况 , 已至暮年的我 , 坚持将唐吉坷德式追梦公正、泪洒琴岗的经历、呐喊 , 记录下来 , 这种既无声名 , 和除去尘封记忆外别无所有的凡夫俗子式执拗 , 足以破除底层庶民不能涉足撰写纪实录的迷信枷锁 , 毕竟 , 滴水记忆 , 映现春秋 。荧光难比皓月 , 但普通人的人格情操同样珍贵 , 也应被尊重 。 他们哪怕有过随波逐流 , 逆来顺受 , 或磨难挣扎 , 抑或是无奈而不得不蛰伏的弱者人生 , 亦有它的存在价值 。 人 , 都是时代过客 , 也会总结反思各类际遇并雁过留声 , 给步其后尘者以启醒 。 普通人发自内心的回忆 , 俨然是另种不应忽视的美 , 是走向公民社会时的为史作证 。 无论为己讴歌 , 还是忏悔悲歌 , 哪怕他吞咽的曾是一枚枚与众不同的苦果 , 但忆录人生才是本书写作的出发点 。我1941年出生 , 所经所历依旧是一个动荡无序的社会 , 个人没有波诡云谲、翻云覆雨的故事与奇特经历 , 既未亲历过抗击日寇、逐鹿天下的硝烟血雨 , 也未历炼过大江大海大动荡时的跌宕起伏 , 成长期中没有出人头地的大红大紫与大起大落的政治经济蹦极和人生跨越 , 缺少那种大陆当代政商军艺界人士叱咤风云或铁窗寒暑体验 , 也不是驰骋政商界的牛人、名人 , 社会参与中与那些体制内甜蜜蜜、乐滋滋的人和事 , 更无如胶似漆的交融 , 没有与道貌岸然的非善之辈同流合污 , 尽管曾有老市政协委员、下岗科研人员、初级文学爱好者、老维权上访者、行政诉讼代理人、旅美华人等身份 , 但心安理得 , 绝不是体制内的“成功人士”和“社会精英” , 却与许多被侮辱被侵害的普通人一样 , 有着人生浮沉 , 真实多难 , 在同一时代里依旧是一个风雨兼程, 无所作为 , 如履薄冰 , 再平常不过的大陆人 。 那些荜路蓝缕、步履艰难的诣阙上书经历 , 更衬托出蛰伏心中隐忍不言的伤痛 , 及悲运中的阴影重重与殷殷期待 。在弹指一挥间的过往逆旅记忆库里 , 因背负历史性偏见歧视 , 及带着另类出身原罪十字架的重枷 , 决定了我与许多同代人相异的命途 , 有着常人没有历经过的五味杂陈与磕磕绊绊:青少年时的凄凉与孤寂;纵然是默默无闻者 , 却可象夏蝉一样尽情鸣叫悲情父母的拳拳苦心;烙印疤痕下的挣扎成长;庙堂沙弥颂经十七年的体会;文革被抓捕跪罚批斗;柳暗花明后替先父伸冤 , 争取人民法院将父亲政嫌案平反的艰苦博弈;重返海洋科研第一线;遭遇圈地房产大革命中开庭前祖屋被法院先予执行强拆 , 偌大别墅庭院被公权共有人强占的在劫难逃 , 与晚年的维权苦斗;公民意识萌醒;参政议政浅尝辄止;著书立说及结集出版的维艰坎坷;后半生为人格尊严赴京涉诉上访 , 象唐吉坷德般的伤痕累累 , 为个案申诉和行政诉讼代理 , 屡遭打击报复种种 , 乃至在突破民告官闭锁中 , 留下若干在典胜诉案例…… 。 我只是一个被公权强拆及不公裁判困厄的承受人 , 是有法必依的追梦人 , 在“精卫衔微木 , 将以填沧海”意志下 , 我最终也成为一个痛深爱切、追梦公民社会的书写者 。尽管我无打动他人心灵、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 , 但尽力将魂梦深处似曾流逝的一抹记忆 , 将从朱颜到白发过程中迎接命运的挑战 , 率真后的迷惑 , 困惑后的渐醒 , 及方方面面碎影中的无悔之事 , 可感之情 , 奔涌的万千思绪 , 和夹藏其间的心史袒露 , 将这些尚未被颠倒红尘湮灭的辛酸人生 , 与曾被践踏过的心灵复苏 , 事无巨细地镌刻下来 , 以时代亲历者、追梦人的身份 , 见证复原那些被刻意雪藏的公权先予执行强拆的行政诉案之内幕真相 , 适度追求人生值得探索的价值 , 让不堪回首的个人往事免遭灰飞烟灭 , 能给华界读者以亲临其境的阅读感 , 是笔者心愿 。世界是乐趣无穷的 。 人活百年 , 区区三万天 , 何况许多人还会打去一定折扣 , 一些人上人过着红与黑般两面人的荒唐生活 , 即使人生黄昏 , 也有着太多的忧虑挂牵 , 有着无尽的向往与期待 。 我对自己琐碎却并非精彩的人生往事 , 既有怀念体味 , 更有哀叹反思 , 不堪回首的铭心之处多多 , 却惜无多层次的精深见解 。 倘视同遗珠 , 失之交臂 , 任其湮灭 , 或弃置于记忆深处 , 又将是对剩余年华的虚度愧悔 , 抑或是对时代责任和文化传承的缺憾或放弃 。先父芮麟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驰骋文坛 , 1935年他在《中国出版月刊》上 , 曾放言:“我们在承继着过去的历史 , 我们在开创着未来的历史!我们的历史 , 将是光辉的亦将是暗淡的 , 现在还说不定 , 而念及山河破碎 , 人民倒悬 , 则不能不瞿然以惊 , 跃然以起!”;1946年他于文坛“敬以这本抗战诗集——《莽苍苍行》 , 献给在抗战中成长的中华儿女们”一书 , 当时获得过考试院评颁优等奖殊荣;母亲黄哲渊的《离乱十年》等自传体著作 , 亦曾在抗战胜利后被王统照、冯沅君等诸位先生作序推荐 , 昙花一现 , 誉载文坛 。 二老嗣后转入逆境离世前 , 曾在迷惘和困惑中颠沛 , 有过文学出版上梦断琴岗的悲戚哀叹 , 而晚年借“子规夜半犹啼血”流露内心挹郁的文字 , 因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 , 惜未留存下来 。 吾辈若能在语境略显缓松的转型期里 , 珍惜度过每一天 , 以新的时代题材 , 新的人生视角 , 子继父业 , 把先人文苑清誉的复原 , 继进一步 , 将希望成为公民社会那如水如烟的数十年往昔流逝图景 , 与游园惊梦式的生活经历 , 乃至痛极后的领悟 , 真情谱绘下来 , 与《重吻大地——我的父亲芮麟》一书相继相映 , 相辅相成 , 哪怕它只是两代人的百年履痕展示 , 但为做一个俯仰天地、无愧自我的人 , 却值得为之努力 。记得上世纪著名报人徐铸成先生 , 在晚年的《自慰》诗中有“清夜扪心无愧祚 , 会将谈笑付黄泉”之句 , 如实展现了他内心的风骨 。 若能仿效前贤掩卷凝思 , 让这部以诚相见 , 血泪并彰 , 岁月有痕 , 印迹独特和有着个性心路的回忆 , 在描绘我辈的欢笑与凄悲时 , 能开闸放水 , 一吐为快 , 获得读者的点滴兴趣或些许认同 , 即为桑榆暮景里忙碌中的一点抚慰 , 也不枉那“既生黄山巨石上 , 敢为傲笔方是松”的碌碌人生 。人近暮年回首时 , 打开记忆闸门 ,追溯往事 , 对那些方向性节点 , 或有自豪 , 抑或有悔不当初之感 , 梦泪路上 , 坚强催我奋进 , 人生不会太圆满 , 再苦也要笑一笑 。 我相信经时间老人垂顾 , 这不算完整的笔迹心声 , 和流年碎影 , 与其说是我个人焦点意识的梦泪轨迹 , 不如说是一介平民在人生前行中如影随形的立此存照 , 更副其实 。 我想 , 这些姗姗来迟的琐碎记录 , 映现的已不只是个体经历 , 毕竟散落民间的心灵记忆 , 不会被霾障永远遮蔽 。对提笔写作及自身与法律法治相关的议题 , 我就像一个远看风景的看客 , 并无能力和意愿深入其语境 。 本书的序言标题 , 灵感取自于对法国著名画家米勒《拾穗者》和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的启示和寓意光大 。 纪实个人遭遇、题材稀缺的回忆录 , 再现的是让世人鲜为知晓的那段史实 , 并尽可能从蜩螗之鸣中悟领到可取之处 , 则是笔者希望人们“尊严过一生”的体现 。岁月如流水 , 洗涤并承载着叙述者的苦乐与伤痛 , 在“华章回味复徘徊”的时空穿越中 , 不求人们对本书读后取得完全的共识或点赞 , 抑或击节称叹 , 但只要能从雾海梦泪的浑然不觉中知情 , 反思进取 , 在筚路蓝缕中重建自尊 , 为争取进入真正的公民社会 , 远离伤害及不切实际的梦魇 , 为实现普通民众的人格尊严能有保障 , 合法权利能充分施展而努力 , 足矣!今人杨奎松言:“真正的知识分子 , 总是在追求真理 , 并和一切违背人类良知的社会现象进行抗争的” , 画龙点睛 , 实获众心 。 我只是时代农田里的一个普通耕耘者 , 拾穗者 , 岁月流逝换来了自己特有的人生 。 这未被时光湮灭 , 关切中华法治进步的点滴积淀 , 与仅仅是管中窥豹式的弱势解读 , 或许是对民主与法治的认知闪现和追梦期盼 , 抑或是我人生缩影的某些汇聚结晶 , 希望它能为这个时代保存下一点真实记忆 。我们是正趋凋零的一代 , 在共同走过的世纪里 , 不会成为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 , 不论蓬飘何处 , 都会以华夏民族的进步为向往归结 。 我年近八旬 , 与我同代的人们已渐行老、去 , 天堂乐曲愈发清晰渐入心田 , 可我们经历的那些夹缝里生存 , 风雨中成长的片段 , 与已被还原定格的时空景象 , 及凸显在这页图板上的那一抹抹色彩枝条 , 虽微不足道 , 却永远被剪下 , 并插留在这里 。仅此弁言 , 权且为序 。芮 少 麟2019年3月完稿于美南 休斯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