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鹏|17岁女孩举报爸妈逼婚错过高中:为何女孩会成为父母的生产资料?( 二 )


媒体虽然并没有报道后续的进展 , 但是 , 对于信奉“包办婚姻”的地域 , 这样的翻车事件 , 却可能引发局域舆论的道德审判 。 起码 , 当事女孩的父母 , 短期内会很尴尬 , 甚至抬不起来 。 并且 , 对于女孩和父母的关系 , 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彻底走向决裂 。
毕竟 , 对于她的父母来讲 , 觉得是女儿不孝 。 但是 , 回到女孩的立场上 , 这却可能迎来不一样的人生 。 虽然 , 她未来的人生之路依然会很艰难 , 但是 , 起码比“包办婚姻”的结果更能看到希望 。 所以 , 对于她的反抗行为 , 应该受到更多支持才好 。
要知道 , “贫穷的生活”导致“贫穷的观念” , 这是现实真相 , 也是悲剧物语 。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包办婚姻”多发生在贫穷家庭 。 因为 , 贫穷家庭的父母认知 , 多半没把女儿当人看待 。 所以 , 能尽早的通过婚姻交换系统拿到彩礼 , 自然就成为他(她)们的主要目的 。 至于 , 女儿幸福不幸福 , 可能从来不去考虑 。
不得不承认 , 贫穷不仅会限制想象力 , 也会限制亲缘关系的健康发展 。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 那些认为“包办婚姻”合情合理的父母们 , 可能从骨子里也是“受害者” 。 因为 , 在他(她)们的原生家庭及生活环境中 , 就默认这种残酷的逻辑 , 并认为只有如此 , 才能更有保障的生活下去 。
所以 , 在面对“包办婚姻”的交易中 , 就显得不再那么违和 。 当然 , 就现实的婚恋秩序中 , 无论是道德上 , 还是法理上 , 都比较反对这样的逻辑 。 但是 , 在一些贫穷的地域 , “局域性的荒唐认知” , 往往可以掩盖“正确的逻辑” , 这就导致 , “包办婚姻”依然阴魂不散 。
于此 , 回到实现“两性平权”的问题上 , 仅靠女性站出来搞极端性的呼喊 , 其实并不解决根本性问题 , 只会让“两性关系”变得更加不可调和 。 于此 , 对于类似“包办婚姻” 的问题 , 除却个体站出来反抗 , 作为结构性的反思也要落实下去 , 只有如此 , 才能实现更为健康的婚恋秩序 。
所以 , 对于17岁女孩的父母以及男方的父母 , 该不该被“严惩” , 这也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 。 很多时候 , 正是因为法理层面总是妥协情理层面的诉求 , 才导致一些糟粕的思想和行为 , 总是“借尸还魂” 。 而对于这位17岁女孩来讲 , 她的“反抗成功” , 可能也只是侥幸地逃离 。
毕竟 , 有太多女孩 , 因从小的观念狭隘 , 导致认知层面很难超越所处的环境 。 于此 , 就算是被“包办婚姻” , 也只能硬深深承受 , 直到自己真正独立自主后 , 才能明白“包办婚姻”的荒唐性 。 可是 , 人生只有一次 , 如果年少时被推向荒唐 , 可能绝大多数人 , 也只能接受命运的荒唐和不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