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加粗”安全底线( 二 )


宁德时代的最新消息显示 , 其已经研发出一种使用年限长达16年 , 行驶里程达到200万公里的电池 , 并且随时可以投入市场 , 价格只比目前电动车的电池贵10%左右 。 而目前一般电动汽车中所使用电池行驶里程只有约24万公里 , 使用年限仅为8年 。
随着国内企业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 , 更多国际品牌开始选择国产电池 。 目前 , 宁德时代已经与特斯拉达成合作 , 为其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汽车提供电池 。 此外 , 宁德时代与宝马、奥迪和保时捷也一直进行着合作 。
重心转向系统安全
在动力电池技术不断升级的同时 ,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重心也由电池技术安全逐渐转向系统安全 。
我国车用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升级和规范:2006年首次发布行业标准时 , 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培育期 , 因此主要参考的是消费电子锂电池测试要求;2015年再次发布新的行业标准时 , 已经积累了10年的研发示范经验 , 在单体、模块测试基础上 , 增加了电池系统层级安全要求 , 对引导系统集成开发起到重要作用 。
近两年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 中国也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邀请主导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中的动力电池部分 , 并形成了强制性安全标准体系 。 该标准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 , 模拟了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湿热循环、振动泡水、过温过充等实际场景 。 单体针刺测试作为独立项目 , 在该标准中被正式取消 , 仅作为单体热失控的触发条件 , 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 , 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 , 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 也就是说 , 针刺是否通过已不重要 , 关键要看单体热失控后 , 系统是否可以控制热失控的蔓延 , 为各类电池的安全应用设定了基本门槛 。
对此 , 众多业内专家表示 , 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已经从单体安全转向强调电池的整体、系统性安全 。 电池的安全贯穿在整个使用过程中 , 是一项系统工程 , 包括电池的单体设计、系统集成、动态监控和系统防护等 , 确保产品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安全的 , 从实际意义上真正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曾经是国家电动汽车标准委员会副主任 , 参与中国几乎所有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 。 他表示 , 穿刺测试一直存在争议 , 对于是否应该有这个测试标准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 在目前的标准中成了一个非必选项 。
【新能源汽车“加粗”安全底线】随着“新基建”的加速推进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站在一个新的风口之上 。 而这也必将推进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 。 安全 , 特别是电池安全 ,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首要的问题 , 也将成为未来推动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