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科技赋能破解停车难(微观)

科技赋能破解停车难(微观)——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④
辽宁沈阳700多家路内、路外停车场接入智慧停车平台,涉及8万多个停车泊位;北京实施道路停车改革,将道路停车位分为白实线停车位和白虚线停车位,实行电子收费……近年来,针对停车难这一城市社区中的老大难问题,各地纷纷推出破解办法 。从治理违停、复画车位线,到引入科技力量、上线智慧停车,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正在形成治理合力 。
停车看似小问题,却折射城市治理的大学问 。治理停车难并不容易,首先“撞上”的就是车多地少的基本面 。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而发达国家约为1∶1.3 。有限的空间,注定了治理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需要的是绣花功夫 。微观来看,社区环境千差万别,围绕停车位的产权问题复杂多样,造成各地停车难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 。可以说,一个小小的车位,已经成为衡量社区治理水平的标尺 。破解停车难的问题,急需一场深度治理 。
伴随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走向成熟,科技赋能为治理停车难提供了新路径 。诸如停车空间的动态显示、立体式停车楼的引入使用、共享车位APP上线运营等,都展现了新技术解决“老问题”的巨大潜能 。也要看到,技术创新为社区治理开辟新路径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制约技术应用的短板 。比如立体停车楼的建设,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收益如何在社区和投资方之间平衡?再比如共享车位APP的使用,社区如何统筹资源,让分属于不同产权单位的车位放到同一个平台上共享?等等 。回答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支撑起日新月异的技术方案 。


社区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停车难需要增强系统性、前瞻性 。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在2.6亿辆左右 。突飞猛进的增长令世人惊叹,但“成长的烦恼”随之而来 。如果说今天的停车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车辆增长速度超过预期,那么着眼长远的社区规划,也应当充分考虑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刚达世界平均水平的现实,做好充足预估,给未来留够空间 。同时,绿色、低碳出行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创造鼓励无车出行的人居环境,需要下更大力气 。做好加减法,方能减轻城市的空间压力 。
【治理科技赋能破解停车难(微观)】“要改革创新,完善基层治理,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解决好停车难等问题,是提升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能力的一道必答题 。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系统治理格局,在解决民生难题中倒逼治理水平提升,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