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十五年嫡系熬进戛纳主竞赛,新片却可能是生涯最差?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十五年嫡系熬进戛纳主竞赛 , 新片却可能是生涯最差?
【澎湃新闻|十五年嫡系熬进戛纳主竞赛,新片却可能是生涯最差?】

澎湃新闻|十五年嫡系熬进戛纳主竞赛,新片却可能是生涯最差?
本文插图
澎湃新闻|十五年嫡系熬进戛纳主竞赛,新片却可能是生涯最差?
本文插图
作者 胤祥
电影学者
豆瓣 @胤祥
导演柯内流·波蓝波宇(Corneliu Porumboiu)在罗马尼亚新浪潮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 正如阿列克斯·利奥·谢尔班所言 , “波蓝波宇浇了水” , 波蓝波宇高度自觉的电影语言探索使得他在罗马尼亚导演中独树一帜 , 同时他又极为巧妙地将罗马尼亚的社会转型作为影片的主题 。 他的影片有着丰富的政治含义 , 但同时又将其结构在意味深长的思考和新颖的语言形式之中 , 他也因此被罗马尼亚影评人和学者公认为这一代最富创造力的导演 。
澎湃新闻|十五年嫡系熬进戛纳主竞赛,新片却可能是生涯最差?
本文插图
澎湃新闻|十五年嫡系熬进戛纳主竞赛,新片却可能是生涯最差?
本文插图
《涂鸦》
波蓝波宇最早的电影作品是在大学期间拍摄的《涂鸦》(Graffiti , 2000) 。 这部7分钟的超八毫米短片改编自一个剧变之后罗马尼亚的著名笑话 。 来来往往的行人在一面新粉刷的白墙上面涂鸦 。 第一个人写下的内容是:“齐奥塞斯库 , 请你回来吧!” , 第二个人则在后面写下“上帝保佑 , 别让我回来 。 ”(那个笑话的最常见版本是“齐奥塞斯库同志 , 请您回来吧!”“不 , 我不想回来!”)和“君主政体才能拯救罗马尼亚” 。 后面的人也纷纷写下诸如“伊利埃斯库再当选”“伊利埃斯库+康斯坦丁内斯库=偷窃”“北约滚出去”等口号 。 影片虽然不无喊革命口号之嫌 , 政治含义直白到近乎赤膊上阵 , 但影片已经显示出他的天分和政治敏感 。
在两部黑白作品后 , 波蓝波宇拍摄了两部彩色短片《与酒同行》和《进城》 , 都是采用手持长镜头的黑色幽默喜剧 , 均以对罗马尼亚民族性格的调侃和讽刺为主题 。 《与酒同行》里的一句旁白“瓦西里叔叔在革命那天喝醉了”也暗合着《布加勒斯特东12:08》里马内斯库这个人物 。 这两部影片发掘的演员伊昂·萨帕达鲁也成了罗马尼亚新浪潮的重要演员 。 2004年 , 波蓝波宇完成的作品《利维乌的梦》视听风格近于《无命钱》 , 但第一人称的旁白与片尾的梦境(这两个手法几乎不在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中出现)成为本片最重要的风格元素 。
澎湃新闻|十五年嫡系熬进戛纳主竞赛,新片却可能是生涯最差?
本文插图
澎湃新闻|十五年嫡系熬进戛纳主竞赛,新片却可能是生涯最差?
本文插图
《布加勒斯特东12:08》
2006年 , 波蓝波宇凭借其处女作长片《布加勒斯特东12:08》入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 , 并一举获得“金摄影机奖”(即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 不仅如此 , 该片还在2008年罗马尼亚影评家协会评选的该国影史十佳中位列第八 。
影片讲述罗马尼亚某个东部小城的电视台在罗马尼亚“革命”16周年之际举行了一档电视访谈节目 , 主持人和两位嘉宾一起探讨1989年的12月22日 , “革命”有没有在小城里发生 。 在节目进行过程中 , 不少观众打来热线电话参与 , 并质疑主持人和嘉宾的陈述 。 85分钟的影片几乎全部由固定镜头构成 , 影片的故事时间是一天的从早到晚 , 前37分钟展示了三个主要人物的日常生活:酗酒并到处借钱的历史教师马内斯库 , 被请来救场的独居的退休老人皮斯科奇 , 以及勾搭了电视台年轻女主播的主持人日德莱斯库 。 后面则是长达43分钟的、仅有3个机位构成的电视访谈节目!影片极端的形式必然要求张力十足的剧作 , 本片的电视辩论可谓是高潮迭起 , 丝毫不显得冗长 , 除了密集而意味深长的政治话语(比如电视直播与罗马尼亚“革命”的关系 , 本书第三章将展开论述)之外 , 影片还营造了极强的喜剧效果:来自电视节目段落中 , 摄影模仿片中电视访谈节目极度蹩脚的摄像——因为三脚架坏了 , 摄像机始终有着微小的晃动、对焦不准确 , 构图也不协调(实际上这是某种对手持摄影的反讽) 。 这一手段营造了喜剧感 , 并传达了某种政治态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