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贴吧之父”俞军20年的方法论:顶级与平庸的差距有多大?( 五 )


·产品本质上是一种解决方案 , 一个公司所有团队都是在提供一种产品 。
·一个好产品应该有三个属性:有效用 , 有利润 , 可持续 。
·一个成功的产品一定是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的 , 打破一个旧的利益平衡 , 建立一个对己方有利的新产业链 。
·分析产品不要只从表面上看它有没有某种功能 , 是不是又改版了 。 重点是弄明白这个产品利从何来、利往何去 , 它创造了什么价值 , 价值是怎么分配的 。 从价值的维度分析 , 才能推演它的趋势 , 才能理解用户的需求 , 而不是从表面上来判断 。
3.理解企业 , 一定要记住两句话
·企业的本质 , 只在于两点:第一 , 发现市场获利机会;第二 , 生产效率高于市场 。
·互联网企业 , 同时代行着公共职能 , 承担着作为社会公器的责任 , 因此需要考虑社会责任 。
产品经理的核心——促成价值交换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 , 设计任何一种产品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促成企业和用户的价值交换 , 没有价值交换 , 那么设计再精巧的产品也是枉然 。
1.产品不是产品 , 是交易
在设计产品 , 促成价值交换的过程中 , 最重要的一种思路是 “将产品看作交易” 。 在企业、产品、用户的三方框架下去认知和定义产品 , 在这个三方框架下 , 以终为始 , 产品一开始就应该为了企业和用户间的交易(价值交换)而存在 , 产品即交易 。
以这种思路来理解产品 , 能很好地帮我们权衡产品分析和设计中的利弊 。
很多人对交易的理解是狭义的 , 认为只有产生了金钱来往才能算交易 。 而“产品即交易”里的“交易”是广义的 , 是指要把人的任何有意识的行为 , 都看作是付出预期代价以购买预期收益 。
这是因为人做出任何有意识的行为 , 都是因为对当前状态的不满意 , 且预期是做出这个行为后 , 自己可能会趋向一种更好的状态 。
这里的行为可以是吃饭、休息、游戏、竞争、阅读、娱乐、购物、交流、出行、搜寻、治病、洗澡、助人等 , 无论行为大小 , 莫不如是 。
同时 , 人做出任何有意识的行为 , 也都需要付出代价 , 包括但不限于货币、时间、体力、心力、风险等直接成本 , 以及放弃作为机会成本存在的其他潜在收益 。
人的每一次行为 , 都是在做一次交易 , 以换取期望获得的东西 。
因此 , 用户对产品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使用行为 , 都是在进行交易 , 产品要在用户的每一次行为里给予到对应满足期待的东西 。
2.判断用户价值的9个维度
理解和判断用户价值是产品经理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基础工作 , 有九种用于判断用户价值的维度 , 可以帮助提升产品经理主观判断的质量 , 以提升“理解用户”的能力:
(1)对自我认知的认知
我对于作出判断所需信息的认知程度可以打几分?可能用什么方法 , 值得付出多少成本 , 来获取哪些信息?我可能存在哪些认知偏差?概率思维和克服自我偏误 , 仅仅这两点就能大幅降低认知偏差发生率 , 就像饭前便后洗手降低疾病率一样 。
这里 , 认知偏差主要有:归因偏误、锚定效应、幸存者偏差、错峰定律、框架效应、厌恶损失、刻板印象、自我中心偏误、沉没成本偏误 , 都值得产品经理注意 。
(2)对给定目标的批判性思考
首先需要明确我做这个判断的目标是什么 , 再对目标进行批判性思考 。 我的目标(或任务)理性吗?为什么不能是其他目标呢?从确定这个目标到现在 , 有什么关键变量(约束条件)已发生变化或将会发生 。
(3)参照系
用户在判断用户价值的时候会有相比较的参照系 , 参照系严重影响用户价值大小 。 怎么定义新体验、旧体验?这里有哪些参照系相关的认知偏差 , 会怎样影响我、影响用户、影响各方关联人?人们觉得不公平、不满意、满意时用的参照系是怎样的?


推荐阅读